sina.com.cn
文化教育

回       页 首

回 本页:    听人家说





中国小说进入“恐龙时代”?
http://edu.sina.com.cn 2000/06/13  齐鲁晚报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小说学会第5届年会上,一些专家学者对中国当代小说的发展前景意见相左,雷达、冯骥才、汤吉夫等认为中国当下的小说已面临困境,缺少“大作品”,读者市场也正在被“蚕食”。而陈忠实等作家则认为,商品经济跟小说的发展并不冲突,关键还是作家本身。

  评论家雷达提出了“文学的恐龙时代”这个概念,他对小说前景持悲观态度。作家冯骥才用“困境中的小说”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他说,就“内部情况”来讲,作家们很难创作出“大作品”,真正有分量的作品很少。本来创作小说是一种“心灵之需”,现在大多变成了“市场之需”。就小说的外部“生态环境”而言,研究小说理论的环境正在逐渐失去,它为媒体所侵占,而有些媒体所体现出来的是白领趣味,娱乐占据了主要“领地”。时代的时尚已经变成商业时尚,文学变得没有持久性,成了零散的碎片,文学评论被逼到文学的边缘,人们所关心的是文学事件,而不是文学自身的东西。还有人持更为悲观的态度,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天津师范大学汤吉夫教授认为,在可预见的时间内小说这种文体不会消亡,但任何艺术形式都有一个自生自灭的过程,小说也不例外。小说最能打动人的是靠它所拥有的人文精神内涵,但是现在不少作家在创作时并没有想到这些,而是为“衣食”所累,考虑金钱等非艺术因素。

  作家陈忠实却表达了另一种意见。陈忠实以他一贯严肃的表情一字一句地说,对小说的未来,我不敢轻易地作出预测,但终是不可取代的。现在和将来都会有人在认真写作,持之以恒地为人文精神而追求着,产生“大师”、写出“大作品”需要多方面的共同作用。现在难以产生“大师级”作家的原因很复杂,但是我不同意商品经济压制了小说发展的说法。美国、日本等国商品经济已十分发达,小说佳作也不时出现,这能说互相矛盾吗?其实,我认为在商品经济时代更考验人性,更有灵与肉的撞击,作家们在其中深入探索,不断追求,完全有可能创作出好作品。(李鹏飞)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