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当你手里拿着一张别人给你的印有E-mail的名片时,你可能会表现出一种疑惑:这到底是什么符号哪?
今天,你知道了这叫“伊妹儿”,是电子邮件地址。
今天的人,碰到之后,告别之时,常用的话是:“上网了吗?”和“有事发E-mail给我”。
很难想象,如果今天没有了E-mail,没有了网络,你将怎样安排自己的生活?
国庆50周年,10岁的儿子来到北京。白天参观了故宫、颐和园,游览了天安门、长城,晚上在家写作文。
我记得写游览长城的那篇作文时,儿子只开了一个头就写不下去了。我进房间看他,他的大稿纸上只开了个头: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我终于登上长城了。
我问他,怎么了?
他说,能否给我点资料。
哪方面的?
关于今天去的长城。
我说没问题,你自己上电脑去查吧。
我帮他联上网络,敲入“八达岭长城”。
电脑里冒出一大段关于八达岭长城的过去和现在的各种资料。
儿子选择了一段历史,洋洋洒洒地写出了一篇很有分量的文章。
于是我想起了一件事。一对年轻的夫妇,带着孩子去美国留学。孩子10岁时,也就是我儿子现在这个年纪,学校给孩子布置了一篇论文。题目是:如果你是美国总统,你会在1945年,下令往日本的广岛、长崎扔原子弹吗?
这对夫妇感到非常惊讶。这是一篇硕士论文的题目,孩子能做得出来吗?
以后的几天,孩子每天上网查寻资料,翻看各种各样对这一事件的评论。最后,写出了一篇属于自己观点的文章。
他们感叹美国人的教育方法。
如果没有网络,我们真的不知道,对世界的认识,对一段历史的认识,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述自己的观点。
著名的预言家,美国的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新书《高科技·高思维》中给我们描绘了一段未来的生活方式:早上闹钟彬彬有礼地问你要不要喝杯新鲜咖啡,得令后便告诉壶开始煮。你可以从办公室发电子邮件给你的智能冰箱,问今晚如果要做蔬菜千层面,缺少什么材料。冰箱会与橱柜讨论,然后发电子邮件给网上蔬果送货公司,订购缺少的材料,对方会在今晚6点,把货送到门口。
这就是网络时代给我们带来的生活。
假如,今天没有网络,生活将会怎样?郭乐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