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现在(副刊)
|
26/07/2000
|
做先生所为何事?
● 周维介
教育,这些年给人朝气勃勃的印象,停不住的动感,仿佛热火朝 天。从IT2000、创意思维、思考技巧,到教师每年要有100小时的进 修规定,显示教育当局高瞻远瞩,雄心大展,活力十足,仿佛理想很 快就会化成万丈光芒,开创全新局面。
近日,在不同场合和几组教育圈的朋友见面闲聊,都谈到了为师 不易的问题。言谈之间,他们一脸倦意,士气不彰。这些中年教师感 受到,年轻教师升迁快速,但溜走的也不少。看来,金钱不一定是人 们拂袖而去的重要因素。
注入持久力强的兴奋剂?
为了吸引更多人加入教育工程行列,近年来政府大幅度调整教师 薪金,推出更诱人的擢升制度。千改万变,希望能在教育台桌上摆出 卖相较好的佳肴,以便为人间春风化雨的事业物色适当人选。
但事与愿违,当局千方百计,积极征聘,合适而入选者寡,叫人 遗憾。从日常的接触,人们知道学校依然缺乏数目可观的合格教师。
官方多管齐下,是否为教育圈营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环境?为杏 坛耕夫的士气注入了持久力强的兴奋剂?要觅寻答案,恐怕无法从正 规的调查访问中攫获。
教育,应该是特种行业。讲个良心,也需要一个适合让良心发酵 的环境。校园环境,表面看来风平浪静,其实也波掀浪涌。面对不同 类型的学生,本来就不易“摆平”,加上他们独有的超重杂务,校长 教师不弯腰曲背都难。
日承千斤谈改进教学不易
十年前就听人开玩笑:十个教师三个癫。觉得有点夸张,后来从 报上读到统计数字:新加坡拜访精神病科的病人,以教师、军人与新 闻从业员这三种行业最多,始知教师压力,非同小可。以为教师写意 ,应该是圈外的错觉。
为师不易,有“内忧外患”的说法。内忧,来自校内,是圈内日 渐繁重的工作压力与纪律问题;外患,意指教师的社会地位急速低落 ,尤其无理家长的脸色越来越沉重,队伍越来越壮大。于是,金钱都 不一定能诱惑人们前来栽桃种李。
今日教师工作繁重,不可等闲。杂务、排名、教学批改,已经使 校长教师步履蹒跚,日承千斤,谈改进教学,简直多余。
长期来,我们的社会陷入一种惯性思维中。当要落实某个作法时 ,由于大部分人还未武装,赤条条一无所知,执行者便推出一套速成 训练,把众人集中,让大家轮流泡在水里,头发还没浸湿,便赶上岸 ,算是学艺师满,可以开档买卖。至于是否练得一招半式,还是一知 半解,顿成阁下的事。这种赶鸭上架的快熟手段,多半时候都使政策 流于形式,最终或搁置,或敷衍,或无疾而终。过不多时,另一个新 花样会摇摇摆摆登场,周而复始,日日年年。
改造工程太大无法速成
创意教学的推出,是个典型例子,电脑教学,又何尝不是。教育 当局从我们刻板的教学框套中觉醒,原是美事一桩。但这种涉及思维 的大扭转,是庞大的改造工程,无法一蹴而就,更非一纸行政命令便 通行无阻,坐收成效。
我们忽略了人的既定思维,已经固定成框成套。当下解开脚镣, 也无法如常行动。要让思维新陈代谢,必然要有一个适当的武装过程 。要有创意的新一代学子,先要有掌握创意的教师。当教师对创意还 感觉陌生,摸不透其中真意时,就急于要老师冲锋陷阵,显然是过高 又不实际的要求。我们在一个框套中成长,缺少这方面的思维,是制 度下的牺牲者,制度原就应该承担若干责任。
教师为落实新意念操心,为琐碎的杂务劳碌,为提升学校排名搏 命,大半肠胃食滞、消化不良。新措施新意念接踵而来,刚为头一段 戏忙乱武装,另一出戏码又上街。结果段段荒腔走调,五音不全。这 些年遇见教育圈的朋友,不说累喊忙的,是异数。尤其中年以上教师 ,多半萌生提早退休的倦勤意念。
教师们自嘲,他们像杂工,多过像老师。教学,仿佛成了副业— —这是一些老师的慨叹。学生难管,一堂课花半堂管纪律,运气好时 ,学生给老师些许面子,作状听讲,是几世修来的福。新一代人新价 值,尊师重道的观念老早出局,能喊出老师名姓的学生,就应该尊敬 他。
没进入普通班课堂的朋友,不会了解普通班并不普通;没进入名 初院讲堂的朋友,不知道老师在课堂上的无名压力。
教师地位已大不如前
八十年代以前,许多人羡慕教职,因为工作半天,假期又长。 而今星移斗转,这一切都成了假象。除了经济不景的年头,生活中各 路的溺水者,会转行执教。其他时候,教职并不令人垂涎。因为事务 太杂太忙,学生太难管教,在校如打仗,难得闲;即使假期,也被评 卷、进修、带队、会议等活动所占有,所剩不多。
除了内忧,还有外患。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早已大不如前。社 会越富裕,教师的地位相对降低,仿佛是个规律?物质欠丰的年代, 教师薪水微薄,但精神愉快。面对文盲家长,教师春风化雨的使命感 占满一心。那一代家长,视老师为教化的使者。他们心中,受教育就 是学做人。为人师表,是知识与品德的播种者,深受家长尊重。
家长与教师站在同一战线的时代已经远去,教育的内涵起了重大 变化——教与学的买卖关系形成,使教师地位大贬值。从前的市民都 敬畏警察三分,今则不然。教师也是。许多家长心中,老师不过是知 识贩子,动辄可以无礼对待,无理投诉。学生有学习问题,老师联络 家长,家长或怒言相向,或三回四避,拒绝双相沟通;学校举办接见 家长日,不该来的都来了,该来的却没来。先教育问题家长,已经可 以形成一个有意义的社会运动。
纠正受教育即学技能观点
不纠正“受教育就是学技能”的观点,教育就会向买卖的边岸倾 斜;不营造一个合理的工作环境,就无法引来栽桃种李的园丁;不让 教师回到教学主力线上,专业的满足就不存在;不设法正确解读教师 萌生提前退休的态度,教育的素质或会深受影响。
昔有“家贫无奈做先生”之谑言,流出一股穷酸味。今之师表, 俸禄优厚,昔不可比,却燃不起点灯的欲望。到底哪里泄了气,令墙 外者裹足不前,墙里人伺机出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