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教育改革「技術面」的主導權之爭(轉載自自由時報)

☉正反修羅

 曾志朗及某一教育基金會之董事長把「多元入學方案」、「基本學力測驗」造成學生課業壓力有增無減的原因,歸咎於補習班及開設家教班的老師炒作;例如,舉辦大型模擬考,甚至指責「某體系出身之教師」的「巨大利益」是教育改革的阻力之一,筆者認為這種說法根本是「生,牽托厝邊頭尾」。

 從教育改革的「基本面」來看,教改的最大阻力來自於中華文化的士大夫觀念,如果從教育部網站的各級學校名錄來看,截至今年三月,全國有兩百七十九所高中,卻只有一百八十九所高職,但是,很多學生考不上高中,卻有高職招不到足額學生。美國大部分的學生沒有升學壓力,是因為多數的美國家長真的認為「行行出狀元」,台灣的學生家長只是在逼孩子考高中、唸大學不成後,才拿「行行出狀元」來安慰自己。

 教育改革必須從「基本面」去改革,我們看不到教育部或者任何民間教改團體有任何對「基本面」改革的做法,但是卻看到各種「門派」在爭教育改革「技術面」的主導權,這一派指責那一派「外行領導內行」,那一派又指責這一派「巨大的利益共同結構(差點就說是共犯結構)」。

 再來看教育改革的「技術面」,就拿「基本學力測驗造成學生課業壓力有增無減」這件事來說,曾志朗及該基金會董事長公開在電視上,把原因歸咎於補習班及開設家教班的老師之炒作,筆者認為那根本是推卸責任的說法,難怪人家要罵「外行領導內行」,真正「內行」的人應該是想辦法把「基本學力測驗」做成類似美國GRE、SAT等標準測驗,而且早早就把「足夠的」樣本、類題分送給各國中先練習,讓所有的教師及家長都早早就知道:基本學力測驗是「標準考」,補習或反覆的機械式練習所能增加的成績極其有限。如此,就算補習班要炒作也炒不起來。教育改革喊了十幾年,連「技術面」都做不好,被說成「外行領導內行」,怪誰?

 據筆者所知,被指為「巨大的利益共同結構」的「某一體系」不一定真的有啥利益,要是真的有利益也是「賣命的血汗錢」,這種錢不賺也罷!筆者雖然出身於這個體系,而且是數學系畢業,卻從來沒有力氣去賺半毛錢。筆者準備挨「長輩們」的罵,實話實說,自稱「內行」的該體系也真的是「太不用功」了!既然「測驗」是你的專業領域,而且政府十幾年來給你們的經費也極其寬裕,台灣的「內行人」自己沒有發展自己的一套「標準測驗」,卻在教育部以「基本學力測驗」取代「聯考」的時候,引進美國的測驗,雖然筆者知道引進測驗的某「中等教育學會」並沒有賺進半毛錢,但是筆者要質疑的是,老早就該做的事,怎會拖到現在才做?難怪要被質疑動機有問題;更令筆者不舒服的是,該學會自己命題的「數學題目」之品質,完全不能跟該學會所引進的美國數學題目互爭長短,筆者很想問:這幾十年來大家都在做啥?
tryit.gif (209 個位元組)返回首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