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 大專辯論賽 1998 之一 -- 台下環節定勝負
在嶺南第一次在公開比賽力克中大, 港大取得冠軍之後的翌日, 大專盃的初賽正式開始. 在講比賽過程之前說些背景的資料和故事吧.
這次比賽仍是分兩組, 採用「修改單循環制」, 分組形勢為:
A組:
中文大學, 教育學院, 理工大學, 嶺南學院
B組:
香港大學, 城市大學, 浸會大學, 樹仁學院, 科技大學
在這一屆的大專盃籌委會中(每年的幹事在參賽院校的代表抽籤選出), 我自己本身亦擔任了文書一職, 其中我經歷了之後我覺得啼笑皆非的一件事: 我的職責主要是做會議紀錄, 我參考去年科大同學做文書時所做的會議紀錄的格式及長度, 最後上年那位同學通過了的會議紀錄, 到我照做時卻被其他會眾以「太簡短」為理由而不通過. 這種雙重標準對我來說當然是不公平. 結果下次會議時我將會議紀錄重寫時他們又很滿意地通過了. 但最有趣的地方是兩份紀錄在內容方面根本是一樣的, 不同之處只在於我用四五句來講一句已可以講完的東西. 他們見字數多了, 就以為很詳盡, 其實兩份報告根本沒有分別. 我只是運用中學時代考公開試時答問題時喜歡用的「短話長說」的本領而已.
當時有誰不通過我的會議紀錄, 我已經不清楚了, 但大概不包括這屆的籌委會主席關翠明小姐. 對我來說, 中大辯論隊的成員總有一種難以接近的感覺, 然而關小姐是個例外. 在辦事能力方面她也並不含糊, 這一屆比賽是辦得成功的, 甚至有些地方做得比以前更好, 例如多年來一直存在的評判數量不足的問題, 在她當主席那一年也沒有出現.
大專盃 98 的揭幕戰在香港大學進行, 由上屆雙冠軍之一的中文大學對上屆僅因得失分不及理工大學而無法出線的教育學院. 中文大學方面雖然主將之一的鄧飛離開了中大辯論隊, 但實力並沒有因此而有削弱. 而教育學院方面的實力比起往年亦是有增無減. 在比賽之前一天他們更派人去看嶺南在大專玫瑰園的季軍戰, 因為那場比賽的辯題範疇正是和他們對中大的比賽一樣, 是有關於全面實行母語教學.
然而, 他們似乎並沒有在我們的比賽中學到什麼東西, 雖然立論時的論點大家差不多, 但嶺南雖然不明不白輸了比賽, 在承受反方攻擊並予以反擊的方法, 教院的那一套和我們的相差太遠了, 結果是很明顯的, 當中大的攻勢水銀瀉地一樣攻過來時, 教院可以說毫無還擊之力, 結果比賽是票數 3:0, 而且是極大的分差, 中文大學先勝一場.
同日的另一場比賽, 由城市大學對浸會大學. 比賽的過程同樣是壓倒性的, 城大在今年的實力比往年稍遜, 面對強大的浸會, 亦被打得潰不成軍而以 0:3 敗走.
在第二個比賽天, 中文大學就要面對第二場比賽, 而對手就是我們嶺南了. 和上一次不同, 兩邊這次都會派出最強的人來應戰, 不會像上次一樣大家都半力出擊了. 中大方面重視這場比賽是必然的. 由於上次碰頭中大輸了, 今次連他們的校園電視也來了採訪這一場比賽, 這也是我第一次見到的情況. 比賽的辯題是「香港輸入外地勞工對香港發展利多於弊」, 我們嶺南擔任反方, 形勢有點不利.
在一年之前, 我們同樣在大專盃的初賽上與中大交手, 結果是以 0:3, 而且是三百多分的差距. 在這一年之間, 憑著各種大小比賽所得到的磨練, 可以把那種像天和地一樣的差距拉近多少呢?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 我們在自信方面已經不像一年前那麼弱了. 一年前我們把中大看成是皇者一樣的高不可攀, 現在我們知道, 和他們是同級的隊伍, 即使論名氣, 對方高高在上, 論站方, 我們也不可以算是有利, 不過, 我們從心裡肯定, 論實力我們贏了也不是那麼值得令人驚訝的事, 最低限度, 要輸三百多分已經不可能了.
這一場比賽我們的陣容, 主辯是陳傳德, 即使只是今年為了騰空結辯的位置給其他人而轉打主辯或第一副辯, 他仍然有上佳的表現, 反方主辯的位置也非他莫屬, 以他的實力要在主辯這一回合領先絕對不是問題. 第一副辯是鍾慧恆. 憑著隊內數一數二的反應, 她第一副辯的位置也是相當穩固, 而且她在玫瑰園辯論賽的決賽中可以壓下姚啟文取得最佳辯論員, 她上陣也是正常不過的事. 第二副辯是黃嘉龍. 他最擅長的位置是結辯, 但由於隊中擅長結辯的人太多了, 他只有上來打第二副辯. 結辯是由在玫瑰園季軍戰中有出色表現的朱承忠擔任, 在總結能力方面當然是不錯, 但其幽默的風格才是他最大的武器.
中大的立論証明他們並非浪得虛名. 他們知道題目和當時環境對他們有利的地方. 當時香港發展方面需要龐大的人力, 例如新機場工程, 只靠本地建築業工人, 要建好就需要更長的時間, 從而令香港損失數以千億的貿易, 再加上外勞的定義包括菲傭等等, 在這環境下, 最低限度外地勞工的需要性及因此令香港帶來的好處是極難把它們從評判的心中抹去的, 但我們反方若要勝出, 就必須做到這困難的工作.
站上來比賽, 就不會因為困難就放棄的, 我們提出應從政治, 社會, 經濟三方面去衡量社會發展, 而不是像正方只提出經濟方面的得益. 而且我們在準備的一星期中, 很辛苦地找來各方面的數據, 去質疑究竟現在香港對外地勞工還有沒有需求, 如果需求已經不大仍然輸入外勞, 只會帶來各種問題, 對香港發展就不會利多於弊.
主辯環節, 我們明顯取得了領先的優勢. 雖然中大之後的攻勢仍然凌厲, 不斷引用數據向我們進攻, 而鍾慧恆又因過時而被扣分, 但我們也總算撐得下去, 並沒有出現劣勢, 把中大的攻勢給化解下來.
三個回合過去, 總算勢均力敵, 以下就是台下發問的環節. 中大不止在台上, 在台下的發問仍然是不斷向我們的要害進攻. 為了要証明香港的情況不像正方講得那麼需要外勞(但事實上當時真的有需要, 因此也不用講我們是比較不利), 推論上難免會出現漏洞, 而他們的問題往往就是向這些漏洞進攻. 還好的是我們台上的隊員仍然可以化解, 這就有賴賽前資料搜集得十分充份, 加上身經百戰練回來的技巧, 例如對手是問失業率問題的, 我們就集中在一些因輸入外勞而受影響較大的行業來回應, 不斷避重就輕.
然而在台下發問環節中取得最後優勢的是中大. 在台下發問的第二回合時, 中大問我們是不是要百富勤的員工去做建造業的工作(百富勤是一所規模較大的金融機構, 由於金融風暴而出現問題, 有大量員工因此失去工作), 陳傳德回應對手後反問正方說技能並不容易轉移到其他人, 然而香港輸入的很多都不是正方說的那些擁有特別技能且不能轉移給香港人的外勞, 而是像什工這些根本用不著專門技能的外勞. 之後, 中大的蔡聖龍把握最後一次答辯的機會, 把陳傳德的回應歪曲成我們要百富勤的員工去做什工. 雖然明顯是歪曲, 觀眾卻報以熱烈的掌聲. 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名城大的隊員所發出的那種笑聲, 加上其對著我們嶺南隊員的表情, 到今天我仍然是以這兩個字來形容 -- 下流.
台下發問隨著蔡聖龍的答辯也告結束, 給他這麼歪曲, 本來勢均力敵的情況已變為中大有利了, 除非結辯環節能扳回, 否則要贏就很困難.
朱承忠並沒有令我們失望, 「現在我們輸入的是例如會計, 洗頭員, 甚至國企連看更都要請外勞, 難道他們都練過少林易筋經, 特別好打的嗎?」一句, 搏得不少掌聲, 他也不斷質問正方, 特別是正方一直沒有回答的維護社會公平, 公正, 公義這方面. 中大派出的結辯是王振強, 與上年的結辯鄧飛比較他是另一種的風格, 然而實力上他並不下於鄧飛. 雖然王振強在最後一句時攪錯了, 以為自己是反方, 但綜觀來說他的表現仍然犀利.
對於我們的發揮, 我實在是很滿意, 在辯題不利的情況下仍然可以力迫強大的對手. 剩下的, 就只有等待計分及宣佈賽果了.
當中大派去核實分數的關翠明同學回到比賽場地, 從她的表情及動作我已經知道結果了 -- 他們贏了.
比賽的結果是 2:1 , 中大取得了勝利. 在分數上, 主辯環節上我們果然領先, 一副環節上只論表現也是我們稍微佔優, 但因為過時一秒, 被三位評判合共扣了十五分, 在大家實力要贏一分都不容易的情況下, 失十五分是很不利的. 台下發問環節也是中大取得較大優勢. 結辯方面朱承忠的表現較佳, 但由於王振強也有十分精彩的表現, 分數上追不到多少. 只論台上的話, 我們分數上仍然勝過中大, 要扣了十五分才與中大平分秋色. 然而中大在台下發問取得的優勢使他們贏了這場比賽.
不過, 首先在這場比賽証明了我們已經大大地超越了一年前的自己, 再者, 雖然不利, 爭取出線的機會仍在.
同日的另一場比賽, 科技大學的結辯沒有帶稿便出去發言. 發言是不是背出來的我不知道, 但她取得了最佳辯論員. 可惜科大卻以 0:3 輸在香港大學手上, 出線機會比我們更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