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網頁是為了紀念最偉大的電影配樂大師之一 傑瑞高德史密斯(Jerry Goldsmith)
他在2004年7月21日與世長辭
對我們來說 懷念傑瑞高德史密斯最好的方式
就是讓更多影迷樂迷能夠聽到他的音樂
這些橫跨四十餘年的配樂作品
不但展現了傑瑞高德史密斯永不枯竭的創作力
也活脫是一部近代的電影配樂史

這個網頁獻給Jerry Goldsmith
也獻給所有愛好電影和音樂的朋友
希望這些音樂不但能讓大家懷念一代配樂大師的風采
也能讓大家回憶起這些在歲月裡 曾經讓你我留下美好回憶的電影故事

 

 

補釘 A Patch Of Blue (1965)

Main Title (2:00)

相當令人意外地,一向以黑暗及動作樂風聞名的Jerry Goldsmith,事業初期的成名作,竟然是這部小品式的抒情配樂《藍補釘》。《藍補釘》 的劇情在當初電影上映時的年代,其實是很有爭議性的。故事描述一名荳蔻年華的盲女,因為受到了一位好心的年青人幫助而對他萌生情愫,少女每天最期盼的就是聽見年青人漸行漸近的口哨聲。當這段日久生情的純純愛意愈來愈強烈,少女的母親也愈加確定她必須採取行動來阻撓這段關係,因為她知道這個女兒心儀已久但是無法看見的年青人,是個黑人。

Goldsmith的主題旋律採用了相當簡單的編制,口琴暗示著女主角天真純潔的個性,溫柔的弦樂有著對浪漫的渴望,而清脆的鋼琴則如同這段細心呵護的愛情,看來脆弱無助,但是卻憑著一股不肯放棄的頑強毅力,愈走愈堅定。《藍補釘》是Goldsmith的作品中少見的抒情配樂,當年因為電影大受歡迎,配樂也得到影迷相當大的迴響,甚至還讓Goldsmith入圍了奧斯卡最佳電影配樂的殊榮。這段主題旋律在四十年之後的今天聽來,除了多了一份老電影特有的懷舊風味,它細膩動人的內涵則是更勝以往。

第一滴血 First Blood (1982)

It's A Long Road - Dan Hill (3:21)
It's A Long Road - Instrumental (2:58)

Jerry Goldsmith的作曲生涯最尷尬的一個現象大概就是他所配樂的電影裡,大部分都是票房賣座實在不怎麼樣的作品,也因為這種電影本身在市場上的曇花一現,下片一陣子之後根本便沒什麼人記得,更別提會有人去注意到它的配樂了。而《第一滴血》大概是Goldsmith的作品裡,少數既電影賣座,配樂也很大受歡迎的一個特例。《第一滴血》共拍了三集,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大概是正式在片名打出「藍波」名號的第二集,記得小學時和鄰居去公園玩的時候,頭綁紅帶子、手拿衝鋒槍的藍波造型,簡直就是標準配備嘛。

《第一滴血》三部曲的配樂都是由Jerry Goldsmith擔任,而相對於第二集和第三集的純動作娛樂片的取向,《第一滴血》第一集其實帶著相當沈重的反戰意涵,這個主題更反映在Goldsmith為《第一滴血》所譜寫的抒情旋律"It's A Long Road"。"It's A Long Road"描述越戰退伍軍人返鄉,雖然為了國家走過無數荊棘道路,卻無法見容於渴求平靜生活的純樸社會,充滿了孤獨的思念和鄉愁。

"It's A Long Road"在電影中除了配樂的演奏版本之外,另外有個填上歌詞,由Dan Hill演唱的版本,風格和演奏版大大不同,而這首演唱版在電影上映當年也頗為流行,算是Goldsmith難得的流行歌曲成功之作。

The Illustrated Man (1969)

Main Title (3:27)

Jerry Goldsmith和科幻大師Ray Bradbury除了《The Illustrated Man》之外,還曾經合作過一部清唱劇《Christus Apollo》,更早之前兩人的關聯甚至可以追朔到電視影集《陰陽魔界》時期,幾次合作的成品都讓Ray Bradbury相當激賞。兩三年前Bradbury開始著手籌劃一部歌劇,預定請Jerry Goldsmith來負責作曲的工作,但隨著Goldsmith的過世,兩位科幻巨擘的再度合作也很可惜地宣告流產。

《The Illustrated Man》改編自Ray Bradbury的同名小說,是一部三段式的電影。故事的主角Rod Steiger是一個全身覆蓋著紋身般圖騰的神秘男子,他身上的每一個圖案都代表著一段他經歷過的神奇故事。當男主角在酒吧裡遇上了一位陌生人,便開始敍述這一個個充滿科幻冒險的往事,當故事聽到最後,這個陌生人才赫然發現,自己也成為了男主角身上的一枚圖騰。

在《The Illustrated Man》的配樂中,Goldsmith採用了當年還相當前衛的電子合成樂器來營造電影裡冷漠灰暗的未來世界,男主角經歷的三段風格互異的故事,Goldsmith的配樂手法也完全不同 。串起整部電影的主題旋律,卻意外地傳統與抒情,飄渺的女聲和優雅的木管,猶如歷盡滄桑的說書人,悠悠地訴說一幕幕在身上留下深刻痕跡的記憶。

黑魔王 Legend (1985)

The Ring (6:32)

Jerry Goldsmith的《黑魔王》大概是影史上最著名的電影行銷惡例。當本片導演雷利史考特在前製作業時,就已經邀請Goldsmith担任配樂的工作,Goldsmith不但為本片寫了幾首劇中人演唱的歌曲,也事先和編舞老師合作了幾段場景的設計。但是當本片在歐洲上映票房成績欠佳,電影公司便決定要「拯救」隨後上映的美國版,先是大刀闊斧地把電影重新剪接得更緊湊,再把Goldsmith太過傳統老式的配樂,換成八零年代最流行的電子搖滾配樂(由Tangerine Dream担任作曲),最後出來的成品在美國不但評價極差,連票房也慘不忍睹。

Jerry Goldsmith的《黑魔王》就和他其餘八零年代中期的作品一樣,充斥著現在聽來極為過時的電子合成樂器,但是正因為電影本身強烈的幻想風格使然,這些怪異不和諧的音色所塑造出來的不真實感,反而和電影配合得天衣無縫,而Goldsmith豐富動人的旋律及印象派樂風的管弦編制,更讓整部配樂充滿了夢幻華麗的童話色彩。選曲"The Ring"在電影中搭配男主角找回失去的戒指,讓女主角從魔咒中醒來的片段,融合了配樂中浪漫、抒情和榮耀的風格,也展現了合成音色和管弦樂器搭配的特殊魔力。

唐人街 Chinatown (1974)

Love Theme From Chinatown (Main Title) (2:04)

《唐人街》充斥著羅曼波蘭斯基陰鬱的個人風格,聳動離奇的劇本、傑克尼克遜(私家偵探)和費唐娜威(謎樣女子)的經典形象,所有獨特的元素造就了這部影史 上的奇情名作。而Jerry Goldsmith搭任救火隊的配樂把電影的風格和時代感,在片頭只用了短短的兩分鐘,便由這首主題曲充份表現出來。

《唐人街》的主題旋律是Goldsmith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據說當Jerry Goldsmith看完了劇本,腦中便立刻浮現了本片獨特冷調的編制,四架鋼琴、小號獨奏、和簡單的弦樂,把充滿犯罪和種種社會內幕的三零年代洛杉磯,描繪得如煙霧般迷離。在《唐人街》 超過兩個小時的片長當中,Goldsmith只寫了不到三十分鐘的配樂,音樂的留白更加突顯了劇情本身的張力,在悲劇的結局落幕之際,寂寞憂鬱的小號獨奏再度幽幽響起,更是令人唏噓不已。

第六感追緝令 Basic Instinct (1992)

Main Title (Theme From Basic Instinct) (2:18)

《第六感追緝令》是我國中時期美好的回憶,記得當年這部電影在台灣經過片商的小幅度修剪,竟然拿到了輔導級的執照,我幼小的心靈就因為合法地看了這部電影之後,再也回不去純真的從前了。也因為這件往事,每次當我聽到《第六感追緝令》充滿情色的主題旋律,總是會讓我回想起小時候偷看A片時,既興奮又緊張的感覺。

刻意模糊的旋律和糾纏不休的木管與豎琴,就像情慾蠢動時的躁熱空氣,幽微曖昧,不時浮現的弦樂,雖然強烈暗示著致命的懸疑情緒,卻又讓人不可自拔地陷入它一陣一陣的挑逗當中。《第六感追緝令》的主題旋律不是那種一聽就會抓住你的耳朵的音樂,但是它和電影中眩惑人心的莎朗史東一樣,有著讓人意亂情迷的獨特魅力。

戎馬闖天關 Wild Rovers (1971)

Wild Rovers (3:50)

提起西部片配樂,大部分的影迷通常聯想到的會是Ennio Morricone(《荒野大鏢客》)、Elmer Bernstein(《豪勇七蛟龍》)等寫過諸多著名西部片的配樂家,而Jerry Goldsmith其實默默地也幫不少西部片寫過配樂,只不過這些電影當中似乎沒有一部真正成為經典作品,因此Goldsmith的這些西部片配樂在大眾的腦海中也就只有隨著電影下片而褪色的份。

《戎馬闖天關》就是這樣一部已經沒什麼人記得的西部片,但是在Jerry Goldsmith樂迷的心中,這部配樂一直以來都相當受到歡迎。西部片盛行時期,許多配樂家的作品其實多多少少都帶點所謂指標性西部片配樂的影子,但Jerry Goldsmith的西部片總是自成一派,帶著濃厚的個人色彩。《戎馬闖天關》的主題曲"Wild Rovers"改編自民謠,配樂中愉悅活潑的編曲和絲毫不受拘束的節奏變化,充滿著牛仔恣意草原的自在神情,一聽就知道出自老傑瑞之手。

空軍一號 Air Force One (1997)

The Parachutes (5:24)

《空軍一號》的導演Wolfgang Petersen在電影首映前的一個月,才決定捨棄Randy Newman已完成的配樂,找來了年紀已經不大適合當救火隊的Jerry Goldsmith,在三個星期內譜寫並錄製完成整部配樂。

Goldsmith可說是大美國主義風格音樂的箇中好手,無論是傳記電影《巴頓將軍》、《麥克阿瑟》,或是近期的政治電影《恐懼的總合》、《判將風雲》,音樂中濃厚的愛國主義,隨時可以輕易地營造出星條旗慢動作飄揚的景象。而這部《空軍一號》,反正電影擺明了就是商業片,Goldsmith更是肆無忌憚地把他最灑狗血的一面展現在配樂裡,這段每次聽都讓我起雞皮疙瘩的主題旋律,成功地把美國總統塑造成全世界的英雄,而它肉麻的程度,更是連日本電視冠軍都愛不釋手,時常用來做為公佈優勝者時的背景音樂。

Goldsmith一向以銅管樂器的使用聞名,選曲"The Parachutes"中,無論是片頭主題旋律的完整呈現,或是後段張力十足的動作配樂,都相當著重在銅管樂器的特色表現上。即使是這麼一部趕工出來的作品,《空軍一號》依然充滿了大師信手捻來的獨特風采,讓人聽得血脈賁張。

戰火下 Under Fire (1982)

Bajo Fuego (5:36)

《戰火下》描述尼加拉瓜內戰時,三個派駐當地的戰地記者所發生的冒險故事。故事背景設定在異國,Jerry Golsmith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使用了他拿手的異國情調融合電影中的政治、愛情、動作等主題,寫出了這部精彩絕倫的作品。

選曲"Bajo Fuego"在Jerry Goldsmith的配樂生涯中,算得上是相當與眾不同的一首曲目。著名的吉他演奏家/作曲家Pat Metheny在《戰火下》和Jerry Goldsmith合作,為這部配樂貢獻了出色的吉他獨奏,而唱片公司當然也沒有放過這個難得的機會,"Bajo Fuego"便是一首Goldsmith特別為Metheny量身打造所譜寫的曲子,這段音樂只收錄在配樂專輯當中,並未出現在電影裡面。

沒有了配合電影剪接的時間限制,這首Jerry Goldsmith少見的純粹音樂作品,狂野地散發著浪漫、豪情和奔放的情緒,無論是Pat Metheny神乎奇技的吉他獨奏,或是Goldsmith動靜皆宜的迷人旋律,都讓這首"Bajo Fuego"在許多Goldsmith的樂迷心目中有著無可取代的經典地位。

星艦迷航記 Star Trek: The Motion Picture (1979)

End Title (3:16)

在十部星艦的系列電影作品當中,Jerry Goldsmith總共寫了其中五部的電影配樂,從1979年的《星艦迷航記》到2002年的《星戰啟示錄》,影迷們總是能在片尾聽到這段像老朋友般的熟悉旋律。

每當有朋友問我,哪一部Jerry Goldsmith的作品最家喻戶曉,《星艦迷航記》絕對是第一個在我腦中出現的片名。《星艦迷航記》的主題曲成為了星艦系列最著名的音樂作品,就連星艦之父Gene Roddenberry都認為這首音樂最能代表星艦系列的浪漫、理想和天真情懷,許多不聽電影音樂的影迷也都對它耳熟能詳,經典程度可見一斑。

在這懷念Jerry Goldsmith的時刻,再度聆聽《星艦迷航記》的片尾曲,不僅勾起兒時的回憶(還記得台視播出的《銀河飛龍》嗎),也讓人驚覺還有多少音樂是我們太過熟悉,以至於忽略了它本身有多麼美好呢?

豪情好傢伙 Rudy (1993)

Main Title (3:37)

《豪情好傢伙》(又稱《魯狄傳奇》、《追夢赤子心》)是Jerry Goldsmith在九零年代最受歡迎的配樂作品,導演David Anspaugh在美好的八零年代拍攝了經典的運動電影《火爆教頭草地兵》,九零年代已經不流行這種太溫馨太健康太勵志的電影,他還是不隨波逐流地拍了這部改編自真人真事的《 豪情好傢伙》,雖然口碑相當非常出色,但票房賣座還是差強人意。誰知David Anspaugh這個好傢伙,竟然有勇氣在2003年又拍了一部風格類似的運動片《The Game Of Their Lives》,不過片子拍好已經年餘,至今仍然束之高閣,前途堪慮。

Goldsmith為《豪情好傢伙》 所寫的配樂也跟電影本身一樣(也和它的CD封面一樣),很溫馨、很健康、很勵志,每每聽到這段充滿希望的主題旋律,腦中浮現的總是奧斯卡頒獎典禮回顧過世電影人的慢動作片段,不知道明年的奧斯卡,會不會聽到這段音樂搭配Jerry Goldsmith的影像出現呢?

藍徽特攻隊 The Blue Max (1966)

Overture - First Flight (5:19)

《藍徽特攻隊》是經典的WWI空戰片,配樂則是Goldsmith早期的代表作品,至今仍被許多樂迷推崇為他最好的作品之一。

Goldsmith的配樂生動地描繪出翱翔雲間的自由和追求榮耀的驚險,讓人對藍天充滿無限的嚮往。選曲中約2:55的地方,Goldsmith使用了 他相當鐘愛的特殊樂器"Wind Machine",讓音樂充滿著御風飛行的畫面,聽起來相當過癮。

 

sush@csie.nctu.edu.tw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