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與我
(上)
有朋友要我談談我學電腦的歷史跟經驗。 因為我不是電腦專科的。
第一次接觸電腦是在岡山當兵的時候,那已是 15 年前的事了。 那時有位胖胖的洪醫官,
擁有一部 apple II。 我很好奇, 就問了他在那裡買的。 然後就騎摩托車到台南抱了一部回來。
大學的 Fortran
念大學時, 看很多理工學院的學生, 手裡常常拿著一疊卡片, 打孔打得亂七八糟,
原來是電腦語言。 醫學系, 沒有電腦課程。 當時聽來聽去都是「福傳 Fortran」。
現在我還是不懂什麼是「福傳」。 想起來, 大學教育, 由打卡, 到現在的磁碟,
實在變化太大了。 不知道當時用打卡的 1 MB 的資料要打幾張卡片。
PC開始是手提電腦
大概玩電腦的起源都是這時候。 幾個朋友談到以前, 都蠻懷念的。 那時應該算是手提電腦(大號的筆記型),
不是桌上形的。 因為大家都搬來搬去的。 有人可能沒看過, 那是一個相當於現在手提電腦四倍大的機器,
像是大型打字機。 主機板, 鍵盤, 加外殼。 沒有音效卡, 顯示卡。 也沒有辦法
upgrade 或者加 RAM。 周邊設備只有兩個插孔。 一個是接螢幕的線。 接到「電視」。
一個是接錄音機「磁帶機」的插孔。 不能接印表機。 鍵盤跟現在筆記型電腦一樣,
是連著的。 不幸的是, 早期的電腦鍵盤很容易壞。 壞掉一個字母, 就要整個送修了。
那時也沒有什麼要設定的, 也不會有病毒。 所以, 不能跑, 一定是硬體壞掉。
跟電視遊樂器一樣。
那時我們都是提著電腦, 找電視。 然後接起來, 開始玩。 聽說後來有所謂的螢幕
(monitor)。 不果我很窮, 接電視玩就不錯了。 那時的電視都要傍晚才開始有節目,
白天都可以玩。 解析度好像是 EGA 的程度, 不過在 Apple II 退流行後接下來的
XT 跟早期的 AT 配的還是單色螢幕。 這樣在 apple II 時代玩電動玩具還比較爽,
是彩色的。
電腦要聽錄音機
現在大家都用磁碟機, 硬碟就可能 1.5 GB 了。 那時候我們都用錄音機。
有點像是現在作備份用的磁帶機。 不過, 那時的錄音機是可以聽音樂的, 是一般放音樂的小錄音機,
不是專門電腦用的。 你要玩電動玩具時, 就去買電動玩具的錄音帶, 然後經過耳機線,
給電腦聽。 玩小蜜蜂大概要讓電腦聽三分鐘。 我聽過, 那聲音很像是現在 modem
撥號後傳來的「嘰」聲。 高高低低的。 有時音符不對, 電腦告訴你, 不對 (check
sum 不對), 就得讓他再聽一次。 如果常常聽不對, 那麼自己要把錄音機的 base,
tone, 音量等嘗試調一調, 調到電腦比較聽得進去的程度。 後來有人賣「電腦專用錄音機」就是沒有立體聲,
音量等都固定了。 當然還是可以聽一般的音樂錄音帶。 如果你要偷複製別人的遊戲錄音帶,
那麼, 跟複製錄音帶一樣, 去買個空白錄音帶, 兩部錄音機對烤。 聽說後來有磁碟機問世,
很貴。
插頭被踢掉
那時因為電腦是帶來帶去, 要玩的時候才搬出來接電視。 跟電視遊樂器差不多。
機器放在桌上, 一條線長長的接在牆上的插頭。 有時會被走動的人踢到。 那時的程式語言,
只有 basic, 組合語言, 機器語言。 寫好以後, 也是要錄到錄音帶裡。 沒錄好就完了。
不像現在一邊寫, 一邊用滑鼠按一下「儲存」, 然後繼續寫。 那時打字又慢,
好不容易打了一個鐘頭, 最怕別人踢到插頭。 然後就功虧一簣。
BASIC與組合語言
我想很多人也不知道 basic 原文是什麼。 大家都看字面上認為是「基本」的語言。
事實上, basic 的 「B」是 beginner 的意思。 那時候的 basic 跟現在的 basic
又已經有點不同了。 不過, 很多電動玩具還是用 basic 寫的。 好玩的地方是,
你可以看得到程式碼, 也是 basic , 知道他是怎麼寫的, 還可以改。 Bill Gaze
是到後期才爭取所謂的智慧財產權。 不過那時, 錄音帶也是蓋了個章, 版權所有,
盜烤必究。 看那錄音帶的封面, 老闆也是用烤的。 那時的組合語言也是很簡單的,
也沒什麼作用, 因為沒有磁頭的讀寫, 沒有周邊, 談不上什麼中斷向量。
8個皇后與x=x+1
寫 basic 是接觸 if-then, Go to, For-Next 的開始。 也是開始適應怎麼個
x=x+1 的時候 , 開始有程式設計的邏輯概念了。 在經過 debug 的訓練, 程式設計的雛形觀念就完成了。
所以聽到程式設計, 不覺得很難。 沒有位址, 參考位址, 節點, 等等的問題。
最懷念的是, 當時還有一位藥劑官, 我們比賽。 譬如, 「8 個 queen 放在棋盤上,
不互吃, 有幾種排法」, 兩個人開始想, 到晚上就接電視看你算出來怎樣。 其實,
這個計算程式很簡單, 差在結果是畫出棋盤, 還是用數字表示, 就看個人了。
有同好就很有趣。
金撲克
就像是 hello world 一樣, 那時很多教 basic 程式設計書都是以金撲克為例。
教了很多程式設計包括電玩的技巧。 怎樣設計條件跟互動。 怎樣畫影像。 光是金撲克的書我就好幾本。
另外比較流行的是小蜜蜂跟打磚塊。 這個會流行也是因為恰好跟外面的電玩同步流行。
就像外面俄羅斯方塊跟 PC 的俄羅斯方塊同步流行一樣。 不過我個人最喜歡玩的是兩個人,
你畫藍線, 我畫紅線, 看誰先被困住畫不下去就死掉了。
做生日歌
聲音方面, 那個時代只有 PC 的 beep 聲。 沒有音效卡。 沒有什麼 fm 的晶片。
也沒有 midi。 所以都用迴圈 poke 到聲音的位址, 用頻率控制 Beep 聲音的高低。
能做個生日快樂歌, 就很棒了。
那個時代沒什麼周邊設備, 實用上只適合打電動玩具。 連最基本的文書處理,
都不實用。 簡直是電視遊樂器加計算機, 只是可以寫程式罷了。
過來五年, 一方面是工作忙, 一方面是 Apple II 就是這樣而已。 在這五年,
經過了 XT 的階段, 我沒碰電腦。 那時我還認為, 個人電話資料一張紙而已,
輸到電腦搜尋, 沒什麼必要。 尤其是打字, 很煩。
如果有人問我, 學電腦要先會什麼?我想應該是先學打字。 只能看, 不能寫,
用起來不盡興。
IBM PC
再過來接觸的是 AT (286)單色銀幕的電腦。 跟朋友合買的。 那時老闆還說,
386 電腦美國還沒正式決定成為主流, 建議買 286。 1 MB RAM。 配了個 20 MB
的硬碟。 Bill Gates 說, 他想不出個人電腦怎麼可能會需要超過 640 k 的記憶體。
這句話, 現在常常被拿來取笑這位微軟的大頭家。 那時比較用到的軟體是 WordStar,
PE2 , dBase III。 當然都是DOS下的軟體, 三項合起來不到一個1.2 MB的軟碟。
Windows 還沒出來。 DOS 的根目錄只能有 60 個。 硬碟最大只能 37 MB, 你買
40 MB 的硬碟就要分成 C:, D:。 不過這個時代因為能用文書處理, 可以用來打手術報告了。
資料庫方面也可以儲存電話簿了。 應該是很實用了。 事實上, 很快就到 386 的時代了。
386彩色電腦
我過一年就買了個 386 的電腦。 因為, 我把雜誌編號後放在鐵櫃, 論文題目輸入電腦,
用 dbase 來查, 才找得到我的資料。 很好用。 不過, 當資料到一千篇時, 用
dbase III 查一下 Querry 就可以上廁所再回來了。 其實 386 也沒有快多少。
不過, 這時已經流行彩色螢幕了。 也有了印表機。 我有空就學 pe2 的 macro。
利用 macro 就可以讓 pe2 做好多事情。 比較複雜的是dbase。 事實上, 在 dos
的時代, 會 dbase 就得會程式語言了。 我上圖書館查的 medline , 必須要整理。
得將 50 篇文章從一個檔案中切割出來, (利用 PE2 裡的 search, mark, Copy
的作成 macro), 然後再到 dbase 裡, 把剛做好的東西用 copy to dbf file
delimited by ..., 變成資料庫。 那時, PE2跟dbase III都有自動執行檔, 就是執行pe2時,
自動執行一個macro。 所以, 簡單的一個DOS的batch 檔, 就可以從Pe2到dbase
III 完成這些事了。 DOS 真好。 寫 dbase 又讓我的程式設計, 多了點概念。
已經灌好的軟體
那時代, 買電腦是可以要軟體的。 電腦公司要供給, 否則會沒人買你的電腦。
電腦公司弄了一堆軟體在你的電腦裡頭像 autoCAD , 根本你不會用到。 很多人也一直放在那裡。
最可惜的是, 很多人都不知道一張介面卡, 就該附 driver。 以前, DOS 的軟體在
install 時, 還要問你的顯示卡跟印表機是什麼牌子的。 有時電腦公司灌的,
回家廠牌不同, 又不能用。 我都會跟電腦公司要完整的磁片, 拷貝十幾張, 自己回家
install。 這幾年, 拿不到這些盜烤的磁片了。
馬賽克的裸女圖
到了 windows 的時代, 因為周邊都由 windows 管理, 應用軟體已經不管周邊了,
比較沒這問題。 不過, 還是需要 windows 3.1 的那 14 張磁片。 很多人買了個全彩的顯示卡,
高級銀幕, 可是電腦公司跟他設定都是統一 在 VGA, 就一直不敢改。 這種人都會說,
電腦上的裸女圖, 像馬賽克, 有什麼好看的?花錢買好東西, 卻一直沒用。 如果現在還有人用
VGA 就奇怪了。 市面上已經沒有那麼差的顯示卡了。 不過, 對初學者來說, 用
win95 plug and play 後, 省事多了。 唯一一點是, 很多電腦一出廠是 win95
, 但是沒附 win95 的 CD 片, 將來要改設定值, 電腦會要你把CD放進去, 那就麻煩了。
懷念的 Wordstar
當年 wordStar 比 PE2 還紅。 主要是 wordStar 可以左右對齊。 還有 mail
merge 的功能, 線上又有類似功能表。 不過, PE2 編輯的是純 ASCII 的文字檔,
攜帶跟通用性較好, 做出的是TXT檔, 你到那裡用什麼軟體都能看, 甚至DOS的Edit都通用。
不像 wordstar 的檔案, 得有 wordstar 才能看。 另外, 中文出來以後, PE2
跟倚天搭配較佳, 所以馬上就把其他的都打敗了。 現在用 Win95 我有時還是會用到
pe2 。
Lotus 123
電腦本來叫做「計算機」。 日本反而比較流行「Word processor」。 對外國人而言,
最早的比較複雜的電腦程式應該是 lotus 1-2-3 。 不過我到現在還不會用。 連
excel 我也覺得不好用。 很多人拿來記帳, 說很好用。 不過, 我覺得反而複雜了些。
我會用到統計跟報表的機會不多, 所以一直都不熟。
電腦與中文
中文電腦化, 好像是 386 時代開始。 一堆人研討統一將中文以 big-5 編碼時,
報上說, 倚天偷跑。 比別人先上市。 後來好像別家都活不下去了。 等中文 windows
出來以後, DOS 下的中文就沒落了。 不過很多大型公司內的網路, 有時用 unix,
不採 windows , 還是用 DOS 的中文搭配。
中文最麻煩的是輸入法的問題。 到現在五花八門。 初學者一定很頭痛, 不知道選那一種來學。
我用英文可以處理或記錄大半的資料。 用到中文的機會本來不多。 所以當然是用注音輸入了。
不過聽說很多人連注音都不會。 有些是僑生, 有些是土生土長的, 像我們神經內科主任,
是外省人, 他也覺得困難。 他用一個版子, 手寫辨識。 如果是專業打字員,
很多人是建議用倉頡。 我不懂倉頡。
注音有兩大問題。 第一是鍵盤的排列。 我就是記不起來「ㄉ」在那裡。 不管是大千排法,
許氏排法, 或是倚天, 神通的排法。 太困難了。 但是我英打很快, 我是用十根手指打的。
所以我寧可用羅馬拼音法。 但是倚天的羅馬輸入法沒有四聲之分, 選字太多了。
我用倚天的詞庫輸入法, 自己花了兩個禮拜的時間, 做了個詞庫的檔案, 用羅馬拼音加四聲。
當我打「ba」時, 就顯示 「1.八 2.巴 3. 4.捌 5.扒」等等。 對英打習慣的人來說,
方便多了。
到了 windows。 問題來了。 沒有詞庫輸入法。 我都得退到 DOS 用倚天。 後來我寫信到第三波,
波波信箱。 他告訴我, 有個東西叫做「自然輸入法」很像我要的東西。 結果我到書局買回來,
愛死了。 因為他還會替你選字, 不用一個字一個字自選。 現在除非要打住址,
或是名字, 否則我跟朋友比較, 他用筆手寫在紙上, 我用打的打在電腦上, 我打的比他寫的快多了。
另外, 政府計畫以羅馬拼音代替注音符號。 這也是時勢所趨。 將來也不用看到鍵盤上有那麼多紅色藍色的注音符號了。
如果你看英文報紙, 會很奇怪, 「鄧小平」的「小」羅馬拼音是XIAU。 「錢其琛」的「其」拼做QI。
這就是羅馬輸入法了。
本來謠言說 windows 對自然輸入法很有興趣, 不知道為何一直都沒附上。 而且,
自然輸入法的廣告太沈寂了吧。 對於自然輸入法的 3.0 版, 進去一定要用滑鼠去按版權畫面,
我一直很不舒服, 用鍵盤按 enter 還不接受。 我想, 我是花錢買的, 又不是
shareware , 怎麼搞這個東西出來。 後來我又花錢買 3.1 版, 好多了。 不過,
選字比 3.0 版沒智慧了, 常選到不常用的字。
另外到了 windows 還有個問題。 我在日本住了半年, 有些東西像住址, 我在倚天下可以用日文,
還可以用日文寫封信, 但是到了 windows 那些資料都不能看了。 聽說沒什麼好辦法。
也聽說倚天在日文的部份的內碼不是統一的。
資料庫
資料庫是我最頭痛的東西。 如果從一而終, 是也沒什麼好頭痛的。 但是我就是愛換。
原先我的資料庫是 dbase III。 但是一直等不到 dbase for Windows。 後來用
foxprow , 發覺他可以讀得到 dbase III 的東西。 還可以用 4GL 做個有按鈕,
框框的 form , 還可以像 clipper 一樣作成 exe 檔案。 所以就都換成 windows
下 foxporw 的檔案, 一樣附檔名是 .dbf。 一陣子後, 又發覺, Foxprow 太大了。
要用個資料庫, 等那個狗頭出來, 要等好久。 想回頭用 dbase III。 卻不行了。
Foxprow 已經把原來的結構改掉了。
我想, 用簡單的資料庫要動用那麼大的程式, 買菜開戰車不是辦法。 所以我開始學
visual basic。 事實上我學這個, 只是想用簡單一點的方法來處理我的資料庫。
這樣我要看電話簿時, 快多了。 不過, visual basic 對 foxprow 的檔案是採
ODBC 的方式, 麻煩了點。 等我用 delphi 時, 又發覺改成 paradox 比較好。
有一次在 d:\ 做了個 paradox 檔案, 用開關關機。 然後 D 磁碟從此就不准我存取了。
花了一個晚上, 把很多 config 改來改去, 才看到 lock 檔。 幹掉後才解救了出來。
。
我一直不知道為什麼這幾家公司不坐下來開個會, 把資料庫的結構統一一下。
像 html 一樣, 通過 2.0 標準, 通過 3.0 標準? 要弄個 ODBC 的 driver 又版本那麼多,
實在很煩。 各個日期的處理方式不同, 連 SQL 的語法都有些差異。 通用符號(widecard)還有幾套。
理想的電腦處理應該是程式跟資料分開的。 我如果要把電話簿從家裡拿到公司,
或是拿到其他地方, 應該只要帶資料庫檔案就行了。 現在的狀況是, 你還得搞懂,
公司有沒有這套程式, 版本是不是一樣。 否則, 你得帶個程式。 如果你的電話簿是含有memo的dbase
III檔案, 到了別的電腦, 只有Access, 那就不能用了。
電腦病毒
第一次領教 virus 是買 386 電腦的時候。 那時, 智慧財產權不盛行, 磁片是摳來摳去。
我買新電腦回來, 操他一個晚上, 第二天就毛病百出。 我跟老闆講, 顯示卡好像有問題,
老闆換了一片別廠的給我, 然後重新 install driver。 好了一陣, 操到第二天又不行了。
反反覆覆, 到最後只好整台電腦抱去給他, 他也修不好。 最後才想到掃毒看看。
那時掃到病毒是會有音樂聲的, 所以我的電腦唱歌唱了半小時, 一窩病毒。 有時朋友電腦故障,
很多其實是病毒。 像有個朋友 windows 就是進不去, DOS 下確是好的。 重新
install windows 也出不來, 結果是病毒在 command.com。 我沒裝防毒軟體,
因為佔記憶體, 而且妨害讀寫工作。 最重要是磁片最好沒事就把防寫的卡筍搬上。
不要亂塞到別台電腦上。
有人說, 磁片上幾個檔案都是你那裡來的, 沒毒的。 但是, 你放在你自己的電腦上「DIR」過了。
他說, 我只是放進去, 又沒從電腦上摳什麼檔案。 一般人不太懂所謂 boot sector
的問題, 所以以為要摳檔案才會中毒。 其實, 只要你把磁片放進去, 沒有防寫的話,
看到磁碟機的燈亮了, 就可能中標了。 另外, 還有人以為裝了防毒軟體就百毒不侵,
掃過沒病毒就放心。 這不對的。
備份
玩電腦一定要備份。 很多人的資料都是不重要的, 所以都說壞了也沒關係。
我以前有過慘痛的經驗。 我把雜誌論文編號, 一篇一篇題目, keyword, 跟摘要鍵入
dbase III 的資料庫內。 我很小心, 每輸入 20 篇, 就做個 backup。 不知道是否那時
386 配慢速磁碟, 還是 DOS 的問題, dbase III 的資料庫會莫名其妙, 發生結構損壞,
變成亂碼。 我鍵入到第 43 篇時, 發現不對, 前面有幾筆的資料變亂碼了。 只好把備份烤回來,
剛好 40 篇, 剛才打的 3 篇要重新鍵入。 過了幾個禮拜, 打到 215 篇時, 發現又不對了,
又把備份叫出來, 應該有 200 篇。 不幸的是, 我的資料庫在 200 篇時就已經出問題了,
那時備份已經把好的資料也給蓋過去了。 兩百多篇都必須重打。 功虧一簣。 後來,
我每 40 篇, 80 篇, 120 篇備份的磁片都不一樣, 免得都壞掉。 其實, 很多
config 跟設定, 都應該備份。 以前還建議電腦買回來先備分 CMOS。 否則, 硬碟的形式搞不對,
就完了。
建立自己的資料夾
很多人玩電腦不建立子目錄。 記事本寫的檔案, 因為執行時是在程式的子目錄,
所以儲存時全部儲存在 C:\WINDOWS 底下。 跟很多 ini 及 dll 檔放在一起。 亂七八糟一堆垃圾還沒關係,
常常問我, 他要摳到軟碟去, 但是他找不到他剛才打的檔案了。 我們圖書館有部公用電腦,
每個人都把檔案建在根目錄。 一團亂。
特立獨行
玩電腦真怕變孤兒。 這就是我不建議初學者用 Mac 電腦的原因。 在 386 時代,
我用 pe2 處理文書, 用 dbase III 處理資料庫。 但是我一位同事用 framework。
很像現在的 work for windows。 他說, 這樣一個程式就可以整合文書跟資料庫。
問題是, 他的資料庫只有他可以看, 別人沒辦法溝通。 他用那個軟體的經驗,
也只有他有。 像現在, 有人用 Win95 出了問題, 說, 我的 script 連線會不通,
大家都可以給你意見。 如果你用的是 OS2 , 那麼, 你要找人問就有得找了。
不是說那個系統好, 而是初學的話, 學通俗一點的。
電腦與我 (下)
回到上頁
非常歡迎任何指教與請教。
Email: ericlin@ms1.hinet.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