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時時刻刻│評電影「時時刻刻」                                   

 

偉大的藝術通常是瘋狂的,如同記憶往往是涵帶遺憾的較為美好。由維吉尼亞.吳爾芙所著《戴洛維夫人》一書得到靈感的麥可.康寧漢寫成的【時時刻刻】( The Hours ),經由導演史蒂芬.戴爾卓以巧妙的手法改編後,成了一部在兩千零三年的金球獎中大放異彩的佳片。這是以三個不同時空的女子,交織了一個令人深思的故事。

在壓抑的二零年代的吳爾芙 (妮可基嫚飾演),她生活在英國倫敦悶悶不樂。自幼罹患精神疾病的她,屢次自殺未遂。在種種身心上的束縛下,使她唯獨遨遊於自己的幻想世界,將情感及對生命的憤怒以文字方式抒發,才能得到一絲寬慰,也因此成就偉大的作品流傳後世。就像很多偉大的創作、發明是在創作者發狂的狀態下完成,例如畫家梵谷、音樂家貝多芬。

某個六月天的時空背景下,她寫下了這樣有力的詩句:「就算是要活短短的一天,都是非常非常危險的事。」將這部電影的主題標落的清清楚楚。

第二個時空是在五零年代的蘿拉•布朗 (茱莉安•摩爾飾演)是個傳統的家庭主婦,她覺得自己無助地被困在一成不變的、單調的日常生活中,潛意識下抗拒著丈夫、兒子、家庭的限制,內心的聲音則催促她抉擇不可知的自由。

換轉到下個場景,則是在紐約當編輯的克勞麗絲.范恩(梅莉史翠普飾演) 。她是作家情人暱稱的 《戴洛維夫人》,可想而知她和書中主角有相似之處。導演將世紀初的女作家吳爾芙對生命真理的思維,轉而在世紀末賦予它真實生命︱克勞麗絲這個角色上。此角色有著現代女性自我表達的自由,不同於另外兩位女主角因時代與環境的限制,情緒的發揮上較含蓄、壓抑。她敢愛敢恨,與同性友人同居,一邊照顧著感染愛滋病已瀕臨死亡邊緣的舊情人。然而她依然會迷失在每天的例行公事上,因而當她在幫舊情人籌備得獎晚宴的過程中,她回首逝去的時光、少年時的浪漫情懷,以及單純的快樂時,不免黯然神傷。人們對生活的期望,希望能盡量過一個沒有遺憾的人生,可是事實呢﹖

除了三名女主角外,劇中的每名配角也都是導演費盡心思所刻畫出來的,每段脫口而出的對話都富含人生的哲理。像是愛滋病患作家在慶祝大會前夕卻臨陣退縮,為的是擔心自己不足以勝任他得到的文學獎,也擔心派對之後的那份落寞與空虛,因而選擇了死亡。

另外就是吳爾芙的先生,他對吳爾芙呵護備至,讓她專心寫作又要時時分散她尋死的注意力。我們可以在戲中火車站他們夫妻那段對話中理解到,這個丈夫是用理性來處理生活的模式卻無法取悅病人,反而令吳爾芙感到無所適從與深深的壓力,最後使她選擇了死亡,希望讓這個她深愛的人得到自由。

在故事中戲份不多,卻標示現世紀年輕人的思想觀,克勞麗絲范恩在唸大學的女兒茱莉亞 ,是故事中最不受束縛影響的角色。她青春的氣息與充滿自信的活力,沒被一堆煩惱和不安給困擾,時時展現對生命的熱愛,而且樂觀的她是家中理性的支柱。

再三回味「時時刻刻」這三段故事,重整出一個女人在一天內的生活,每一分每一秒的心路歷程是需要勇氣與某些堅持。在時代與環境的變化下,場場有它演進之處,這代表了女人的成長與生活角色的拓寬。如何在其中堅信世上每段平凡的生活,都有它值得探討及被瞭解的地方,而如何看清與省思生命之本質,更是活下去的動力。 v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