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要能讓數字說話,說法就比較容易讓人接受。 』
— 山田真哉 (《叫賣竹竿的小販為什麼不會倒?》作者 ) |
看到上圖的宣傳廣告,你有何感想?
「喔!免費?太棒了!」
「 50人才有1人,很不好中耶!」
「 50人就有1人,我應該會抽中!
☆ 『 被「免費」的字眼給套住 』
這時候,除了有數字敏感度的人之外,一般人只會從「能不能抽中免費」的觀點思考,
完全被「免費」的字眼給套住了。
「廣告宣傳是免費的,當然會被免費的字眼給套住囉!」有這種想法也是無可厚非的。
有數字敏感度的人,絕不會有以上的念頭。
☆ 『 就廣告業主的立場來看 』
不過,廣告主其實對於免費並不怎麼在意。
直覺敏銳的人應該發覺了吧?如果站在「廣告業主的立場」,「免費」並沒有什麼意義。
現在就揭曉正確答案。所謂「50人有 1人免費」,等於「100人有 2人免費」,換成百分比
,就是 2%,亦即 2%免費。就廣告業主的立場來看,是「 2%的折扣」。
☆ 『 「免費→划算」的思考迴路 』
沒錯,「50人有 1人免費」和「 2%的折扣」幾乎是相同的。在目前「特價 7∼ 9折」已是
理所當然的消費時代,宣傳「 2%的折扣」並無多大吸引力,消費者沒什麼好高興的。
但是換成「50人有 1人免費」的說法,廣告魅力頓時增加。這應該是我們腦中已經構築了
「免費→划算」的思考迴路。
然而,一旦冷靜計算,就會知道未必如此。
☆ 『 「免費」的廣告效益 』
上述的宣傳活動,是全日空航空公司2002年舉辦的「樂乘現金回饋」,企畫案構思者具有
相當銳利的數字敏感度。比起宣稱優惠每人均等2%折扣卻無魅力,機場的機票販賣機一天
的確有數百名「中獎者」,
假設 1架飛機滿額為200人, 1天有100班次,那麼
200 ÷ 50 × 100 = 400人中獎
透過現場目擊中獎的人口語相傳,宣傳效果更大,整個活動獲利高達數10億日圓。
☆ 『 何謂「數字敏感度」 』
能否立即察覺「它只不過是用另一種表現來敘述」,便是具備數字敏感度與否的分界所在。
換句話說,一見廣告,就能馬上看穿「50人有1人就是100人有2人,即2%,也就是形同 2%
的折扣,只有 2%的人會中。」在瞬間就能察覺的人,能夠冷靜用數字思考事物者,即具備
數字敏感度。
☆ 『 根據邏輯去選擇 』
有數字敏感度,會盤算「另外選擇便宜 5%的才真正划算」,而根據邏輯去選擇事物。
關於數字敏感度,我們另外常聽到的「數字能力強」 「數字能力弱」的說法,許多人知道
我是會計師,往往會說「你的數字能力一定很強喔!我可就不行了……」這兒所謂的「強」、
「弱」到底指的是什麼?
☆ 『 不要害怕數字 』
許多人印象中的「數字能力強的人」,大概是指很會解方程式、對分攤付帳馬上可以心算出
每個人應付金額的人,也就是對數學很拿手的人。
相反地,所謂「數字能力弱的人」,或許加法和減法還可以,比這高階的計算就很頭痛,光
看到數字,痛苦意識(或排斥反應)便先入為主了。
☆ 『 未必要數學好 』
對非專攻數學的一般人,重要的應該是不管數字能力弱,只要有數字敏感度即可,數字能力
強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只要有敏感度,在生活上就不會被各種事物迷惑。
例如,不會對「免費」的字眼反應過度,白白浪費其他折扣;也不會在重估保險時中了天花
亂墜的數字陷阱。
☆ 『 小結:解讀數字的「意義」 』
數字並非只是個記號,所有的數字背後都有「意義」存在。一旦能解讀它的意義,自然就擁有數字敏感度。
「這個數字意味著什麼?」「哪個數字對現在的我是有意義的?」只要養成緩步佇足思考的習慣即可,慢慢的,「會計儘是數字看了就頭大」的排斥感會愈來愈淡薄。
到這個時候便可以跨越「數字障壁」了。
--- 本文摘自先覺出版《叫賣竹竿的小販為什麼不會倒?》
Useful References in Daily Lif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