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事誰人知-營養師的心聲
營養組(1992)


  患者A:「醫院的伙食真難吃,淡而無味又不油,飯又少,這樣吃營養怎麼夠?」
  患者B:「會嗎?我覺得還好啦!生病了就必須對症下藥,說不定飲食也是影響的因素之一呢?」
  患者C:「醫院不是有營養師嗎?請營養師來說明,比較保險,不要自己亂吃,病沒醫好又吃出一堆毛病來。」
  患者A:「伙食真差!生產不能吃的白蘿蔔、大白菜、西瓜、梨等禁忌食物都有送來,也沒替產婦特別製備補身體的麻油雞、炒腰子、四物雞等補品。」
  患者B:「現代人吃的都很營養,根本就不欠缺補,有的生產完還得減肥呢!吃的適當就好,禁忌的食物又沒科學根據,吃的一肚子氣犯不著!」以上的對話,身為營養師的我們,不覺淡淡一笑。那身為患者的您又有何感想呢?
  隨著國民所得的提高,現代人對食物的要求是「精緻」、「美味」,使自己的飲食習慣偏離了「均衡」的原則,錯誤的飲食習慣日積月累,也就成了導致:肥胖、糖尿病、痛風、高脂血症、心血管疾病、大腸癌等文明病發生的主要原因。
  在大多數人的觀念裡都認為:「凡是有營養的餐食都談不上美味」。真的如此嗎?近年來很流行一句話:「藥補不如食補」,但大多數的民眾似乎曲解「食補」的真正涵意,所謂的「營養」或「食補」所希望達到的無非是:促進身體的健康或針對疾病改善身體對營養不同的需要,而一般人卻只著重在「補」字上,殊不知「過猶不及」一樣會對身體造成傷害的。
  病痛本來就會使人有食慾不振的現象,再加上規律的生活作息被迫改變,身體與心理的壓力使人變的不耐煩,由於您的求好心切,除了藥物之外,飲食大概就成了您的焦點。患者的感受我們能了解,所以患者所給的建議我們也一直都很重視。營養師的職責也就是與醫護人員相配合,評估您的營養缺失,利用「食補」的方式,調配出最適合您的飲食型態,長時期來調養您的健康。醫院所供應的「治療飲食」如:低蛋白、低普林、糖尿病、低鹽、管餵食等等的飲食型態,都是以均衡為原則,再根據您身體的需要所經過修正,如果您對治療食的要求仍是肉、魚要足,濃、淡要夠,有時可真會把營養師難倒。
  這幾年來,民眾對國民的營養狀況都很重視,對營養的認知也由治療飲食轉向預防保健的方向,同時逐漸能接受學童午餐的重要性,使得營養師的角色不僅是在醫院裡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您的營養把關,更將觸角延伸到社區民眾的營養教育上,長遠的目標是提升國民的健康,這過程褒貶參半,如果您能肯定營養師所付出的心力,請給我們一些鼓勵的掌聲。



  資料來源: 國泰綜合醫院網醫社營養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