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一千年前,中國處於盛唐,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水平,都領先歐洲諸國,美國更尚未成立;直到近二、三百年,中國的科技與生產力發展停滯不前,歐洲則自工革命後飛躍發展,遠遠拋離中國。
在近幾百年中,西方壓倒東方,決不是因為中國人不比歐洲人聰明。古代中國科技那引以為傲的指南針、造紙術、火藥和活字版印刷四大發明不是肯定了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嗎?就連西方學者也公認中國的科技在明代以前一直領先全球。
但是,中國為什麼會在近二、三百年間被西方遠遠拋離呢?人們對此眾說紛紜,有不少國人把國家的衰落,全歸咎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迂腐與保守,以至出現「五四」時期的「打倒孔家店」、「全盤西化」等思想。中國被西方趕上,有文化、教育、社會、政治、經濟等原因。然而,我以為阻礙了科技的發展和財富的創造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我國當權者長期以來不重視私有產權的經濟制度。
很多歷史學家指出,歐洲的科技知識長期落後於中國,卻早於中國出現工業革命,帶動經濟飛躍發展,一個主要原因是歐洲自十五世紀後,逐漸發展了一套有利創造財富的價值觀、政治制度和經濟體制,促成了劃時代的變革,其核心思維,是承認及保障私有產權,這個觀念是中國所欠奉的。不難想像,當我們辛勤耕耘的成果得不到應有的保障時,我們還會一絲不苟、全心全意地去工作嗎?
私有制產權制度的確立,使生產者從切身的利益出發,多勞多得,積極參與改良生產工具和努力提高生產技術,使發明創造迅速應用到日常生活和經濟活動上,有效的提高了生產力。生產力的提高又增加了政府的稅收,改變了統治者對知識科技的無知和敵視,並逐漸重視和發展科學技術、法律制度,科學技術的提高和法律制度的完善又能大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反之,中國封建統治者把法律當成是皇家的專利,人民的土地財產沒有足夠的保障。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統治,提出保障私有產權的概念,但隨後軍閥混戰,私有產權制未能落實。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毛澤東曾信誓要落實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保護私有產權,並一度把土地分給農民,提高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但很快又再把土地沒收;繼而按共產主義的一套,極力反對私有制,頓時使私有制在我國沒有立足之地,那時國家的生產力不是幾乎停滯不前嗎?
中國過去五十年的發展經驗證明了,要調動生產的積極性,要爆發生產者的創造力,要振興科技,要加快生產力的發展,要國家富強,就要先保障生產者的私有產權。年近千禧,保護私人財產終於被寫上我國的憲法,這對於保障生產者的私有財產權邁出的一大步。我不是反對社會主義公有制,但我想,我們現今不必要為公有制還是私有制而爭論,當今最重要的是加強私有財產權的保護,尤其是知識產權。人民的生產力將會隨著私有財產權越受重視而大大提高,更為我國在下一世紀的科技及經濟發展奠定更穩固的基礎,在二十一世紀振興中國則可計日而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