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葉爾辛時代的變局 |
出處:中國時報社論 俄羅斯總統葉爾辛十二日撤換了總理普利馬可夫,任命內政部部長史契帕辛為代總理。此一無異與國會正式決裂的政治任命,不但讓俄國陷入了新的政治危機,連帶也影響到巴爾幹半島的和平大局。 從俄國情勢的整體觀之,葉爾辛此舉並不令人意外,普利馬可夫本就是葉爾辛與下院妥協下的產物。葉爾辛原冀望由普利馬可夫的任命,換得國會打消彈劾總統的念頭。誰知不但彈劾之念未消,普利馬可夫的民調支持度又遠超葉爾辛,成為俄人心目中最值得信任的政治人物。功高震主之下,不管普利馬可夫如何謹言慎行,不斷重申絕無挑戰葉爾辛的企圖,都無法消除葉爾辛心頭對普利馬可夫可能逼宮的疑懼。當然,葉爾辛批評普利馬可夫推動經改不力也並非全無根據。因為普利馬可夫本就不是葉爾辛改革派中之人,加上早年在情報系統中所養成的謹言慎行性格,自然無法在經濟改革 這些發展其實都是人們早就預期到的。問題是,葉爾辛為什麼選在這個時候與國會攤牌?國會在十三日進行彈劾葉爾辛的辯論固然是個導火線,但開革普利馬可夫卻不會使情況更好。在與國會正面決裂的情況下,新總理史契帕辛的提名案很可能在國會中會過不了關。三次過不了關,葉爾辛就可以解散國會,進行大選。但若國會在這之前先通過了彈劾案,依俄國憲法,進入彈劾程序之後,總統將又無法解散國會,此時政治僵局將如何化解?如果提名案勉強過關,在國會仍由共產黨主導的情況下,新總理的經改方案如何能在國會通過?通不過經改方案,國外的經濟援助又怎會如期進來?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提名案沒過,彈劾案也沒過,這時俄國將只有進行國會改選。而以俄國今日民族主義高張的情況下,高舉共產主義和民族主義的政黨還是可能獲勝。屆時就算葉爾辛所餘任期不足一年,但這不足一年的時間裡,俄國政局的動盪不安依舊可期。若要避免這樣的選舉結果產生,葉爾辛就只有重新高舉民族主義作為號召。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好不容易有一點眉目的巴爾幹和平方案就可能賠上了。 巴爾幹的和平方案可謂多災多難。原本它只是塞爾維亞和阿爾巴尼亞之間的民族主義衝突,北約誤炸中共使館的烏龍事件之後,牽進了中國民族主義,俄國政局動盪不安,又牽進了俄國的民族主義,這恐怕是北約決定轟炸之初所始料未及的,而這也正顯示出國際政治環環相扣的本質。米羅塞維奇很可能因此會更為強硬,西方在衡量巴爾幹局勢與俄羅斯局勢的輕重之後,很可能也必須在外交目標與面子問題之間,做出某種調整。 俄羅斯的改革,一路走得踉踉蹌蹌,內閣一換再換,幾乎王牌出盡,偏偏俄國又是國際舞台上舉足輕重的國家,旁觀者再心急,也無法替它找出一條該走的路。我們所能做的,除了密切注意可能的發展,以及其所可能產生的震幅效應之外,及早設想後葉爾辛時代俄國可能出現的變局,並據此做出相對的因應,可能是最重要的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