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事原因 仍是謎 
2000/08/19

 


 本報綜合十八日外電報導 因遇難而陷落在巴倫支海海面下一百○八公尺處海床的俄羅斯 核子動力潛艦庫斯克號的出事原因,或許跟海底的淤泥一樣混濁。俄國海軍在事發後即提出兩項可能-相撞或爆炸,但也一直未下定論。

 據報導,拍自該潛艦的照片顯示,從艦首到艦橋部份已遭損毀。但這些照片無助於判斷出事原因。一位俄國海軍軍官表示,這些照片解釋撞擊或爆炸兩種說法論都能成立。另外,挪威的環保團體「 Bellona」還提出第三項可能,即該艦在撞擊後同時發生爆炸。

 不過,如果這艘體積龐大的潛艦與另艘船艦相撞,另一艘船艦理應也嚴重受創,但目前並無此發現。因此,「相撞」指的應是與海床撞擊。該團體指出,在這種情況下潛艦內的壓縮空氣艙會爆炸,對艦身結構造成重大損毀。

 根據俄方所提的爆炸說,爆炸處可能在艦首的魚雷艙內,或者在艦外-可能由一枚漂浮的水雷引發。不過「 Bellona」對魚雷艙爆炸的說法持疑。該團體指出,以往確曾偶爾發生魚雷在發射管內爆炸的事故,但那是以液態燃料推進的舊型發射管才可能發生的情況,而目前都是以氣壓方式發射魚雷。

 英國廣播公司報導,俄國的國防專家費金豪爾也指出,庫斯克號艦身在設計上是分隔成十個密不透水的船艙,使該艦即使在遭魚雷直接命中後也不致沈沒。目前,推測的兩種可能事故原因:

 其一:人為因素。該艦在海底四十公尺深處潛航時,某領航員在將操縱桿扳向「手動操作」時不慎將行進方面導向下潛。結果,幾秒鐘內即撞到海床,造成壓縮空氣艙爆炸。

 其二:自發性爆炸。某個壓縮空氣艙自發性爆炸,原因可能是從壓縮機外洩的燃油滲入艙內引起,或可能是艙壁裂縫引起。

 然而,這些推測卻沒有一樣能跟美國監測所獲的資料契合。美方情報顯示,庫斯克號在遇難當時曾發生兩次爆炸,之間只隔幾秒,而第二次爆炸聲又比第一次大。俄國海軍在日前所發佈,遇難艦上人員曾以敲打艦身方式與救難人員連絡也令人懷疑。費金豪爾表示,這些聲音只是從該艦內部傳出的些許微弱敲擊聲而已。而美方情報也顯示,該艦在遇難之後即未傳出任何試圖與外界連絡的聲響。

 不過,無論出事原因為何,出事過程可能相當快速-快得甚至於該艦人員都來不及發出求救訊號。

(黃建育譯)

Copyright 2000 China Times Inc. 
(本文剪自中時電子報)

[ 回上頁 ] [ 回新聞剪輯 ] [ 回首頁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