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帝君又稱梓潼帝君,道教尊為主宰功名利之神。明史禮志載:梓潼帝君姓張,名亞子,居蜀(今四川)七曲山,仕晉戰死,民間立廟祀之。唐宋屢封為英顯王,元代加封為「輔文開化文昌司祿仁帝君」,每年以農曆二月初三生辰日隆重祭祀。化書載:文昌帝君降靈作清河內傳,自述其身世,謂生於周代初年,後有七十三昇化,西晉之末,又降生於越之西
之南,姓張名亞子,字
夫,又曰張善勳,其中歷述其靈異及司祿事。
梓潼帝君執掌文昌府事與人間祿籍,騎坐騎稱為「祿馬」,陪侍在側的附屬神明還有送祿神、書童、印童。相傳聞昌帝君曾經多次在科舉考試的考試場中顯聖,因此深受古代讀書人的尊敬。民間又尊為「文曲星」,專司文武爵祿科舉之本而受到讀書人崇奉。文昌帝君神座兩側,常塑有天聾,地啞兩童子,傳說是帝君為防止天機洩露,特安排此兩助手,使智者不能言,言者不能聞。因之,帝君司科甲立掌天曹桂籍文昌之事,皆能公正廉明也。
今日學子參加聯考前,常祈帝君佑其中榜,台灣客家地區每逢帝君聖誕日,善男信女攜帶蔥、芹菜、蒜、桂花及菜頭,到文昌帝君廟祭祀,祈求賜予子女聰明(蔥)、勤學(芹菜)、會算盤(蒜)、富貴加身(桂花)及好彩頭(菜頭),確實一種有趣之民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