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一個很好玩的地方:
有人去賞櫻、賞楓、賞雪,
有人去泡湯、吃拉麵,
有人去瞎拼,有人去玩主題樂園;
這些我都愛,也愛去看寺廟與城町。
我去過日本許多次,這回待最久;一個月零四天。
最北走到宗谷岬──北海道的最頂端──北緯45度31分14秒,
最南到達九州的西鹿兒島。
最東到冰見(臨日本海),
最西到伊豆的下田。
日本雖是『撮爾小國』,從北到南也是蠻長的。
光以新幹線的主線(山陽新幹線)來講,
從北海道的札幌到九州的福岡(車站名叫博多),全長就有2387公里,
普通艙的票價,單程日幣44150元。
還好他們對國外的旅客發行一種叫『Japan Rail Pass』的優惠票,
分七、十四、廿一天期,價錢分別是:日幣28300、45100、57700元,
這才使得我們一般人較有能力到他們國家去旅行。
我這回買的就是廿一天的JR Pass。
剛開始的前三天,為了先『瞭解環境』,
我把車班算緊,包括連續兩日的夜車,
從南往北,曲曲折折的做了一趟名符其實的『火車之旅』。
車在九州宮崎時,居民有些已著夏裝;
車入本州,櫻花一路往北開。
到了北海道函館,竟然還遇到一陣雪。
車廂裡一直是定溫控制,夜間不必擔心著涼,
白天你也可以邊吃冰淇淋邊看窗外的冰封大地,這種經驗挺有意思的。
說到賞櫻,
我除了在東京參加過住宿旅館舉辦的『飛鳥山賞夜櫻』活動外,
感覺最好的一次卻是在九州的熊本城。
熊本城與大阪城、名古屋城並稱日本三大名城,
完工於1607年,佔地98萬平方米,城圍總長九公里,
主要建築有:
大小『天守閣』二座、『櫓(望樓)』四十九間、
『櫓門』十八間、『城門』廿九座。
舊的熊本城在1877年已經燒毀,
現在的大小『天守閣』重建於1960年。
日本人在古蹟重建上確實值得讚佩,一木一石無不考證再三。
熊本如此,別的地方也一樣。
有機會我再專題介紹,
看他們是如何重建荷蘭人在長崎的貿易口岸──『出島』。
熊本原是加藤清正的領地,加藤是豐成秀吉的重要家臣,
日本第一次侵韓的二軍統帥。
關原大戰(1600年豐臣與德川的決戰)加藤屬於戰敗的一方,
雖然沒有立即遭到殺身之禍,但德川為削弱舊有勢力,
除了命令如加藤、福島等舊藩重修舊城外,
更要他們出錢出力興建名古屋城。
這段政治上的陽謀角力,看過遠流版『德川家康』的人必然心領神會。
一般來說日本的『城』恰如中古歐洲的『堡』,
因為軍事的需要,多是建築在山丘之上。
比如台北市,若是換在那個時空,那麼『城』大概會蓋在公館的山丘吧。
『城』不僅是軍事要塞,也是藩主生活起居的地方,這之間的調和就很重要。
簡單說:要隱密(安全),又要開闊(偵防);
要幽雅(居住),也要堅實(戰備)。
『城』的建築固然依地形不同,會有不同的面貌,
但大體的結構通常分為『本丸』、『二丸』、『三丸』三部分
(丸就是圈圈,日本船叫『丸』,東京地鐵最內的一線叫『丸之內線』)。
『丸』之外有『堀』(護城濠),分別為『內堀』、『中堀』、『外堀』
(東京皇居邊的道路叫『內堀通』,銀座附近有條道路叫『外堀通』
可見當時的江戶城,外墎其實到達銀座附近。)
『城』一方面佔地遼闊,一方面又因上述的理由,
地形起伏,建物迂迴,普遍也都廣植櫻花,遇到正值花開,
整體的景致自然比起一般如京都的寺廟或東京的御苑壯麗得多了。
我這次在東京正好買到一本『朝日新聞社』出版的叢刊,
書名叫做『城與城下町』,
簡明扼要的介紹了日本各地的『城』及其『領地』。
菊8開64頁,圖文並茂的雜誌書(Mook),
很快的就讓我對日本城(廣義)有了大致的了解:
簡單說一個都市的形成大體是先有『大名(藩主)』的『城』;
『城』外的領地則大略分成『侍屋敷(如武士的居所叫武家屋敷)』、
『町人地(商人地,商業區的意思)』、『足輕(下級士兵)屋敷』、
『職人(勞工)屋敷』、『寺社地(寺廟兼墓園)』……等等。
這一點和中古歐洲由『堡』而逐漸聚成都市差不多。
『城與城下町』書中介紹了137處主要的城町,
除了出建城的時間,並有原始的藩主名,
這對我選擇要去哪些地方很有幫助。
用常識判斷吧,以我對日本『戰國時代』粗淺的認識──
大多也是來自日本的演義小說──哪個藩主我認得(比較出名),
他的『城』與『城下町』規模必然比較大,比較有看頭。
由這樣的標準決定旅行的落腳處,
例如:『金澤(前田利家)』、『廣島(毛利輝元)』、
『姬路(池田輝政)』、『仙台(伊達正宗)』……
大概也就八九不離十了。
近年來喜歡自助旅行的人越來越多,
我想原因不外兩點:自由與省錢吧。
自由也好,省錢也好,不二的法門就是:事前做功課。
買幾本好的導覽,勤上網路查資料,當然必要;
如果行前對目的國的地理、歷史、人文……多加認識,
也能幫助自己的判斷:
去哪裡?看什麼?玩得豐富,相對的也是一種節省。
我這幾年出國,得到tw.bbs.rec.travel的朋友幫助很多,
這次回來覺得自己也應該對大家做點回饋,
我想慢慢的把自己的日本經驗寫出來和大家分享。
大家如果有相關的問題也可以提出來討論。
附記:
1.我在東京住過的兩家民宿都很有特色,都在池袋;
第一家是日本人開的『貴美Kimi旅館』,單人房3500~4000日元。
房間很小,但房間外的公共空間舒適溫馨。
我先後遇到的住客有英、美、德、法、日、香港、羅馬尼亞……人
(奇怪的是就只我一個台灣客)
每晚一點前,Guest Room直似國際廳。
我說的『飛鳥山賞夜櫻』就是這家旅館辦的。
飛鳥山公園不像別的地方那般燈火輝明,所以夜櫻是沒啥可看的,
重點是:不知他們哪裡弄來一批日本人,
帶著我們融入他們的節慶(事後一群人還到PUB去續攤) ,
這種經驗蠻有意思的。
這家旅館的網址及E-add.我一時沒找到,有機會再告訴大家。
為了方便,我常把大件行李寄存Kimi,只背著小旅行袋,往東;往西;
往南或往北旅行個三四天再回那住一晚。
有一次我回到Kimi,他們over booking,
除了向我道歉,還安排我去附近的飯店住。
除了我應付的4000元,超出的2600元由他們補貼。負責至此,讓人感心。
『Kimi Ryokan』網址:http://www2.dango.ne.jp/kimi/ryokan.html
我住的第二家旅館也是Kimi介紹的。
這次我從外地打電話去,他們告訴我客滿了,
但給我另一家旅館的電話,讓我自己去聯絡。
新的這家民宿叫『池袋之家』House Ikebukuro台灣人開的。
可我斷斷續續住了七八天,住客盡是香港人。
『池袋之家』單人房一夜4000元,
雖然不如Kimi有風格,但也乾淨明亮。
它特色是客人可以使用店主的廚房,
我就遇到一對省錢的香港小夫妻,每早煎培根、炒蔥蛋。
『池袋之家』的駐店股東是個客籍的廚師,在新宿附近開餐館。
因為我略諳客語,和我聊得很開心。
他請我到他餐廳吃飯,我真的去了,
那一夜;不怕吃了他5000元以上的酒菜?
真是一位好客的主人。
『池袋之家』的網址:http://www.housejp.com.tw
E-mail:housejp@sepia.ocn.ne.jp
2.德川幕府鎖國後仍然有條件的和洋人做生意,
這種特許的貿易船叫做『朱印船』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領有德川家的『朱印狀』故名)。
為了避免蠻夷雜處,解決之道則為:
由長崎的有力町(商)人25人出資,
在港邊興建一座面積約15000平方米的人工島,
名為『出島』,供洋人居住及做生意 。
『出島』完工於1636年,歷經360多年早已滄海變桑田。
日本人恢復古蹟不遺餘力,依據文獻史料考據施工,
預計要在2010年將『出島』的25棟主要建築完成重建。
2000年是日、荷接觸的400年祭,長崎有項『日蘭交流400年』的大活動。
我在4月13日曾去一遊並拍了很多照片,
等我找到一個免費的網址再秀給大家看。
現階段的『出島』已經重建好5棟,
不論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絕對不虛此行。
3.2000年日本有一個400年祭──
豐臣Vs.德川『關之原』(岐阜)決戰400年。
我對戰爭沒太大興趣,所以沒去。
但也有一個網址可供有興趣的人做參考:
http://www.ginet.or.jp/sekigahara/
4.有關『城』的部分從下面的網址
http://www.asahi-net.or.jp/~NJ3T-WTNB/
可以Link到不少。
另一個網址http://www.jcn.co.jp/~ijcn032/
則可以得到『城的基礎知識』
5.我是不懂日文的,無論上網或閱讀印刷資料,都是『望漢字而生意』。
如果我有弄錯的地方,請務必指正。
我也不是那麼有歷史癖,但總覺得這些都是普通常識,
知道的越多,感覺旅行的收穫越豐富。
這回也許歷史談太多,
下次談點玩樂的──談談在東京『台場』該怎麼玩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