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北投溫泉親水公園
洪德仁
北投溫泉親水公園的基本構想是:以北投的特色,結合親山、親水、親近大自然的概念,加上住民的關懷、藝文氣息,所共同營造的生活情境。按台北市政府進度,預定於1998年底前完成初步工程。它包括有:
一、溫泉與火山自然教室
地熱谷舊稱「地獄谷」,位於北投公園旁中山路底左側的山谷窪地,地獄谷係日式地名,日語讀Zigokutani,意為「宛如地獄的山谷」,因終年瀰漫有硫磺蒸霧,使人聯想成恐怖的地獄。
地熱谷又稱「磺水頭」、「玉泉谷」,是北投溪的溫泉源頭,由於水溫高達90℃,過去民眾喜愛在此地煮蛋遊樂,除了造成水質污染,也容易發生兒童燙傷意外,所以1994年臺北市政府及議會裁示地熱谷改由自來水處管理,禁止煮蛋以確保水源潔淨。地熱谷經年瀰漫濛濛的蒸氣,緩緩上升,旭日初照,光影變化萬千,有著如夢如幻,有如仙界的意境,所以有「磺泉玉霧」的美稱,是日治時代臺灣八勝十二景之一。
地熱谷泉水非常清澈,微綠似玉,所以有人稱為「玉泉谷」,它的水質是鹽酸酸性泉,PH值達1.4-1.6,俗稱「青磺」,腐蝕性極高,浸泡不適太久,而且無法使用肥皂、清潔劑,必要時只可使用老式肥皂,目前每日出水量約1000立方公尺,供給新北投公園附近溫泉旅館及浴場使用。
地熱谷的溫泉又含有微量放射線元素鐳radium,著名的北投石就在此泉源產生,這種溫泉日本稱之為「鐳溫泉」,據說有顯著的療養、休養的效果,深受世人的喜愛。
所以,未來將規劃為「溫泉與火山自然教室」,以研究地熱谷的地質,以及其周邊礦植物與溫泉的關係,並在地熱谷谷地周圍設置原木步道,成為一個自然蒸汽室,以讓參觀者可以體驗自然溫泉之奧妙。
二、北投石的復育區
由地熱谷到銀星橋下的溪流區段,這是往昔台灣的珍稀礦石「北投石」最多的河段,可作為北投石的復育區。
北投石由日本學者岡本要八郎發現於1905年,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唯一以台灣之地名來命名的礦石,它含有微量的放射能鐳,當年曾風糜一時。1923年,來臺視察的日本裕仁皇太子親臨北投石產地─北投溪踏勘。
從地熱谷湧出的滾滾溫泉,溫度高達攝氏90度,含有硫磺及其它重金屬,如鋇Ba、鉛Pb(此二者比例約為4:1)、鐳、鐵等;溫泉順著北投溪流下途中,溫度逐漸降低,大約離地熱谷100公尺處,水溫已降至80度左右,這些飽和狀況的重金屬成分就會結晶沉澱附著在一般岩石表面(據研究:硫酸鋇BaSO4的飽和溫度為攝氏80至90度),在此溫度或以下時,就會沉澱下來,附著於溪谷石頭表面,日積月累而形成另一種礦石─北投石。其年生長速率為0.08mm,亦即須130年左右,才能形成1公分厚度的北投石。也因為如此,北投石的切面顯示出有如樹木年輪般的有趣畫面。北投石呈白、淺黃褐色條紋狀的半透明礦物,有微光澤、硬度3.5,比重6.1,含有微量放射能鐳(一公噸北投石含有鐳0.017公克)。
由於北投石是世界珍貴的自然資產,全世界迄今已知僅產於北投、日本秋田縣澀黑溫泉、阿根廷、俄羅斯等地,所以日本政府於1912年5月17日,在北投溪兩側要道上,設立布告牌,禁止開採北投石。又在1933年11月26日公告北投石為「天然紀念物」,嚴禁採取,使它能永為世人觀賞或研究。而我們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博士,是迄今唯一返國奉獻鄉土的諾貝爾獎得主,他的科學上成就更是我們所景仰的偶像。您知道嗎?李院長在清華大學的碩士論文「北投石的放射能研究」(Study of the radioactivities of Hokutolite, 1961年),是以北投石為研究素材,也使這條蘊育北投石的北投溪更添增一份榮耀與光彩。
但目前由於環境的破壞惡化,「北投石」幾乎已不再復現於溪中。此段溪流水溫較高,且為復育「北投石」最理想的地區,規劃成溫泉河川保育區,嚴禁非法侵入破壞。
三、「溪之瀧」親水區。
北投溪在日治時所稱的「一 瀧」到「五 瀧」所在的溪段,從銀星橋後下方的「第五瀧」開始,到溫泉公共浴場旁的「第一瀧」止。這是溫泉親水公園中最具特色的一段,往昔先民曾在河段中任何一個「瀧」下的小淵,或天然小池中泡露天溫泉。未來將在北投溪畔谷地,闢建五處露天溫泉浴場,讓民眾有機會身體浸泡在熱騰騰的溫泉裡,臉上吹著微風,聽著風聲、樹葉聲、鳥叫蟲鳴,睜眼觀賞藍天白雲,閉眼靜靜地體驗大自然的天籟和大地的恩賜。這應該是人與大地、萬物與大自然的完美結合,也應是北投溫泉文化最上的表現,也可說是天上人間至美情境。
四、兒童溫泉親水區
由溫泉公共浴場前小橋下開始,經幽靜古樸的拱石橋,環繞溜冰場到光明路為止。此段河床較為開闊且平坦,適合小朋友在溪中或全家在溪中嬉戲,且上下岸都很方便,所以將規劃成「兒童溫泉親水區」。
五、溫泉公共浴場與溫泉博物館
北投溫泉公共浴場興建於大正2(1913)年,由台北廳所建,花費五萬六千圓,占地七百坪,為二層建築,一樓磚造,235坪,二樓木造,190餘坪;到了1923年,為迎接皇太子裕仁來台,增建特別休息所,前廳分四間,每間22坪,增建後的北投溫泉公共浴場共455坪,是當時全日本最富盛名,規模最大的公共浴場。孫中山先生也曾於1913年蒞臨泡澡。
公共浴場遐邇聞名,一年浴客多達五萬人,平均每日一百餘人,深受地方人士的喜愛,視為重要休閒活動。浴場的建築採英國鄉下別墅造型,古色古香的浴場,加上二樓的休閒設施,最具特色。
以台灣幾個溫泉鄉如知本、礁溪來說,都沒有一棟像「北投溫泉公共浴場」可以表現溫泉文化的建築。這棟建築也是新北投火車站被拆後,北投人僅剩的一個歷史的共同記憶。目前「北投溫泉公共浴場」已指定為三級古蹟,未來將切實加以保留與保護處理,並且恢復舊狀,整建為富有北投溫泉特色的「溫泉博物館」和「社區終生學習中心」,使之成為展現溫泉風華與禮讓優雅之溫泉文化,並凝聚與象徵社區意識的地方。
六、遊憩區及戶外表演區
包括北投公園、兒童樂園、防空壕迷宮等。公園溜冰場可利用現有坡度,改建為戶外表演區。中山路旁的防空壕溝,將改建為樹林迷宮,整理規劃成為兒童遊戲區或歷史景觀區。同時,沿北投溪畔,將設置木造步道,提供一處可以鼻聞溫泉氣味,親山、親水、親近大自然的自然步道。當然,水質、水量的處理,將是整個溫泉親水公園成敗的關鍵,需要規劃單位妥善規劃。
彩繪溫泉新故鄉:
記得已故的台灣文獻古蹟研究大師林衡道教授曾經提出,哥倫布一生只發現過一個新大陸,然而,鄉土文化的調查、研究,只要您肯花時間去做,有時天天都有新發現,使您天天都會嘗到發現美洲的快樂。
一封小朋友的陳情書,喚起社區民眾的覺醒與全力的參與,也使民眾重新認識北投溫泉的一頁繁榮與滄桑,同時經由民眾自主性的關懷和參與,除了一起推動溫泉親水公園的興建,「溫泉博物館」的整建,和溫泉文化的重建。居民的自覺、思考、溝通、協調、一起學習成長的過程中,必可讓參與的民眾時時嘗到有如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喜悅,這不正是北投溫泉新生的動力?也願喜樂播種的社區朋友一起努力,再造一個健康的、藝文的、休閒的、具有新意象的、具有國際水準的北投溫泉,一起為我們以及後代子孫共創一個「里仁為美」、有尊嚴的、富有地方特色、可以稱之為「新故鄉」的美滿家園。
附註:本文原載於《光寶文教》季刊第22期,頁19─24,1997年,經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