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時代曲
Qiu Ying
個人資料 | email
posted 01-13-99 10:33 PM PT (US)
三十至六十年代,國語時代曲盛極一時,間接造就
了五、六十年代國語電影的黃金時代。各位網友喜
歡哪些歌曲、哪些歌星?

恕我直言,現在的流行歌手不配稱「歌星」,他們
沒幾個真有實力,也沒有「星味」。真正的「歌星
」,只有梅艷芳、徐小鳳、許冠傑、羅文、甄妮等
幾位。

先把我的心水列出來吧:

歌星:白光、李香蘭、葛蘭(排名不分先後)

歌曲:《魂縈舊夢》、《假正經》、《嘆十聲》、
《等著你回來》、《三年》、《卡門》、《曼波女
郎》、《蝴蝶夫人》、《青春兒女》、《說不出的
快活》、《夢》、《不了情》……太多太多,不能
盡錄。

tianliang
個人資料 | email
posted 01-14-99 11:26 AM PT (US)
有人認為從一個人聽的歌,心儀歌手的年代中,可
得知他的年齡。我趕不上白光葛蘭的年代,(那是
我媽風華正茂的年代)聽流行歌曲是從劉文正和費
玉清開始,一路走來,有黃鶯鶯(當時她是黃露儀
)、蘇芮、齊豫、蔡琴……

直到王菲。

Xiren
個人資料 | email
posted 01-14-99 2:08 PM PT (US)
從一個人聽的歌,心儀歌手的年代中,可
得知他的年齡

呵呵﹗秋盈也沒那麼老啊﹗
CC
個人資料 | email
posted 01-14-99 3:00 PM PT (US)
李香蘭傳世的錄音音效都很差﹔白光的只聽過
一首〈等著你回來〉﹐「炒豆」之餘又像隔了
幾重紗﹐唉——西洋的錄音5x年甚至4x年的都
可聽﹐中國的﹐唉。

從開始就覺得國語時代曲太土氣﹐也不喜歡劉
韻、顧媚或姚蘇蓉的聲線唱腔﹐寧願聽純音樂
——例如﹕你寧願聽〈花月佳期〉(方逸華唱﹖)
﹐還是聽弦樂版的〈Ave Maria〉﹖覺得〈明
月千里寄相思〉和〈情人的眼淚〉等給她們唱
壞了。

崔萍﹖如果〈相思河畔〉、〈今宵多珍重〉和
〈三年〉等是她原唱的話。

還有鄧麗君吧﹐她總算是六十年代出道的。

劉家昌的〈海鷗(飛處)〉和〈梅花〉也好﹐只
可惜他的歌喉九流。又﹐不知年代對否﹖

青山的歌有些不錯﹐但更喜歡蔡琴翻唱的〈恰
似你的溫柔〉和〈忘了我是誰〉。這兩首是青
山原唱的嗎﹖

請問〈不了情〉是誰原唱﹖聽過太多版本了。



都是離題話﹕
許冠傑也許是「星」﹐但高連覺得他的唱功很
爛——音色不好﹐感情欠奉﹔甄妮則是個跑慣
碼頭的﹐「撈」味蓋過「星」味。

高連最心儀卡拉絲(Callas 女高音)﹐又是王菲
與許茹芸的擁躉﹐看來難以從這方面猜想高連
的年紀吧。

Bottle
個人資料 | email
posted 01-14-99 8:14 PM PT (US)
歌曲>>秋蟬~
風中的承諾~
Qiu Ying
個人資料 | email
posted 01-14-99 8:36 PM PT (US)
天亮兄云:「有人認為從一個人聽的歌,心儀歌手
的年代中,可得知他的年齡。」

你也這麼認為嗎?也不盡然啊。只怪自己三碗孟婆
茶沒喝光,碰到古老的東西,總是有一份難以言喻
的親切感;眼前的東西反而愈看愈不順眼。唉。

題外話:白光、吳鶯音、李香蘭是抗戰前出道的歌
手,比葛蘭、顧媚她們要老一輩。白光、吳鶯音她
們已經七十多歲(接近八十),葛蘭、顧媚也六十
多了。

高連兄:
百代唱片公司近年將三十至六十年代的國語時代曲
運用數碼技術re-master,音質好多了,我買了幾張
回來,很不錯。或者我不太懂音響,覺得清晰就可
以了。

《不了情》原唱者是顧媚,是一九六一年同名國語
電影的主題曲,林黛憑此片四度榮膺「亞洲影后」
。其後翻唱的人不計其數,反而將此曲唱爛了。不
過,我比較喜歡插曲《夢》,是顧嘉輝第一次公開
出版的作品。

tianliang
個人資料 | email
posted 01-15-99 12:52 AM PT (US)
高連兄:恰似你的溫柔,原唱是蔡琴。忘了我是誰
原唱是王海玲。應該沒記錯吧!那是校園民歌的巔
峰期。
Xiren
個人資料 | email
posted 01-15-99 2:32 AM PT (US)
請問為什麼叫「國語時代曲」?我還是第一次
聽到這名詞哩。秋盈列出的歌我只聽過《不了情》。
那個時代的歌星我也不熟悉。可以談別的時代和
歌曲嗎?

我喜歡「校園歌曲」(或稱「校園民歌」)--
一家唱片公司於 1977-1981 舉辦《金韻獎》系列
活動,由學生組隊參加比賽,多數以吉他(Guitar)
伴奏自彈自唱。歌曲的旋律簡單動人,歌詞多為
自行創作或新詩(如余光中、鄭愁予、徐志摩的作品)
,不像一般流行歌曲的情歌那麼露骨,令人耳目一新。

我比較喜歡的歌及民歌手(不稱為歌星):
〈偈〉:王海玲
〈橄欖樹〉、〈青夢湖〉:齊豫
〈聽泉〉、〈秋蟬〉:徐曉菁、楊芳儀
〈月琴〉:鄭怡
〈浮雲遊子〉:陳明詔
〈歸人沙城〉:施孝榮
〈曠野寄情〉、〈今山古道〉:黃大城

目前臺灣流行樂壇裡許多人都是由《金韻獎》
掘起的,如:蔡琴、齊豫、李宗盛、童安格、
殷正洋、黃韻玲、許景淳等。但我還是比較
喜歡他們民歌時期的作品(或說不喜歡現在
的作品)。

恰似你的溫柔,原唱是蔡琴。忘了我是誰
原唱是王海玲。應該沒記錯吧!那是校園民歌的巔
峰期。

我知道的也是如此。

tianliang
個人資料 | email
posted 01-15-99 3:48 AM PT (US)
昔人:還有一首。《天水流長》李建復。
Qiu Ying
個人資料 | email
posted 01-15-99 6:01 AM PT (US)
昔人:

「國語時代曲」就是指三十至六十年代的國語流行
曲,大都是電影的主題曲和插曲,很多演員也兼任
歌手,例如白光、葛蘭,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國語時代曲」這個名詞不知道出處何在,但是老
香港都知道是什麼意思。我在香港住了二十多年,
也算半個老香港啦。^_^

可以談別的時代和歌曲嗎?

當然可以啊。其實我明白知道那個時代的歌曲和歌
手的人不多,但也希望知道其他地方的朋友愛聽哪
些。蔡琴、李宗盛、齊豫的名字在香港也是響噹噹
的,但是我對他們的出身來歷卻不甚了了。齊豫的
歌聲很美,我也很喜歡,只是作品聽得不多。

小時候聽過一首「我從山中來,帶得蘭花草……」
的歌,旋律很簡單,但是很好聽,多年來念念不忘
,可算是我第一首學會的國語歌(鸚鵡學舌似地捲
著舌頭唱國語)。長大了才知道那是胡適一首不怎
麼出色的新詩。請問這是誰的歌呢?

tianliang
個人資料 | email
posted 01-15-99 7:41 AM PT (US)
那是《蘭花草》,銀霞主唱,但是廣泛流行的是卻
是劉文正的版本。銀霞就是娃娃影后甄珍的妹妹。
Xiren
個人資料 | email
posted 01-15-99 12:17 PM PT (US)
昔人:還有一首。《天水流長》李建復。
我個人不喜歡李建復的唱腔,覺得他的唱法過於僵
硬,聲音無感情且會走音,因此未將他列入。當然
他的歌聲清亮,且唱了許多有名的歌(如〈龍的傳
人〉),是校園歌手的代表人物之一。我較喜歡他
的〈老歌手〉。

那是《蘭花草》,銀霞主唱
《蘭花草》就是一首校園民歌。

但是廣泛流行的是卻是劉文正的版本。
我沒聽過劉文正的版本哩。劉文正的年代應該早於
校園歌曲時代吧?

想一想校園民歌中好歌還有很多很多哩,如:
王海玲的〈我心似清泉〉、包美聖的〈那一盆火〉
、徐曉菁+楊芳儀的〈露莎蘭〉、齊豫的〈歡顏〉
和〈答案〉…………

香港的朋友聽過「校園民歌」的不多嗎?

koji
個人資料 | email
posted 01-15-99 4:33 PM PT (US)
......
tianliang
個人資料 | email
posted 01-16-99 1:33 AM PT (US)
> 我沒聽過劉文正的版本哩。劉文正的年代應該
早於校園歌曲時代吧?

非也非也!劉文正橫跨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中
期。早期唱了許多劉家昌的歌曲,如《諾言》、
《小雨打在我身上》;中期翻唱了許多校園民歌,
包括了《秋蟬》、《小草》、《西北雁》、《曠野
寄情》、《歸人沙城》、《一條日光大道》、《外
婆的澎湖彎》等歌曲;後來加入寶記唱腔稍微轉向
吶喊式,代表作為《太陽一樣》、《熱線你和我》
(張惠妹曾翻唱)等。

劉文正在馬新一帶,可曾經是一等一的super star
啊!

tianliang
個人資料 | email
posted 01-16-99 1:59 AM PT (US)
昔人:不喜歡李建復,自也不喜《歸去來兮》吧!
那麼以下這几首呢?
鄭怡 《微風往事》、《微光中的歌吟》
施孝榮 《拜訪春天》
黃大城 《漁唱》
王新蓮、馬宜中 《風中的早晨》
王夢麟《木棉道》
《七月涼山》(不記得是誰唱的了)

秋盈:對不起,把妳的意思誤解為“流行于一個時
代的國語歌曲”,一直談論者台灣校園民歌,害得
傲之啞口無言。

Xiren
個人資料 | email
posted 01-16-99 1:59 AM PT (US)
回天亮﹕
知道了。

秋盈﹕抱歉了﹗好像喧賓奪主變成
談校園民歌了。我就此閉嘴﹗

Qiu Ying
個人資料 | email
posted 01-17-99 7:37 PM PT (US)
昔人、天亮兄:
對不起,把妳的意思誤解為「流行於一個時代的國
語歌曲」,一直談論者台灣校園民歌。
抱歉了﹗好像喧賓奪主變成談校園民歌了。

沒關係啊。其實是這題目「誤導」了大家。我本來
以為「國語時代曲」是一個人人皆知的專有名詞,
聽你們這麼說才知道自己錯了。
要是你們想繼續說下去,就說吧,我也想多知道台
灣流行曲的起源呢。香港的國語和粵語流行曲一向
壁壘分明,出處也不一樣,直至八十年代末才慢慢
並駕齊驅,不分軒輊。

楊過的傷心小站 | 過兒的討論區 | 討論精華
寫信給過兒 | 音樂研討會 | 音樂研討會精華討論主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