妓權
carol.jpg (23096 bytes)
朱元鴻 (1998) 〈娼妓研究的另類提問〉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第三十期 1998年6月
摘要:以一項田野研究的經驗為背景,本文試圖討論當前台灣娼妓研究常見格式中的幾項問題。首先質疑母體研究與研究樣本之間的邏輯,以機構為樣本來源的研究,未經批判的依賴於警察查獲與司法裁定的結果,而這些執法權力並非「隨機」運作而包含了結構化了的(階級、性別、族群)歧視。而與司法收容體系互為條件的娼妓研究,侷限於社會問題與偏差行的提問方式,傾向於複製此一歧視結構。其次討論「娼妓」身份識別所依賴的權力技術,並指出在難以識別無法計算的情況下,「氾濫」的修辭只能是曖昧的統計虛構,是藉道德恐慌實現制裁權力的論述部署。本文最後,以田野經驗與相關理論,分別檢視「性」與「交易」這兩個界定「賣淫」的文化範疇。
紀慧文 (1998)《十二個上班小姐的生涯故事:從娼女性之道德生涯研究》性/別桃學 唐山出版社
是作者紀慧文於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撰寫碩士論文期間深入中部地區某理容院及KTV酒店,親自「下海」所作的研究。她以民族誌的研究方法,探討「性工作者」(或稱「娼妓」或著「上班小姐」)在台灣社會脈絡之下的權力位置,檢討台灣社會與學界過去至今對於「娼妓」議題的「悲描述」和研究,並且在當今台灣廢娼聲浪中解構了「娼妓」在社會中所承受的污名。摒棄傳統「道德救援者」的角色,紀慧文重新建構了「娼妓」在社會運作下的不同面目,不把性工作者當作受害者,所採取的角度是國內僅見的,而其親身從事調查所得的珍貴田野原始資料,相信亦將成為日後此一研究主題的奠基之作。
「性工作--妓權觀點」 《性/別研究》期刊 第一、二期合刊 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
沈美真 (1990) 《台灣被害娼妓與娼妓政策》 前衛
《思與言》 33卷 3期
謝康 (1972) 《賣淫制度與台灣娼妓問題》 大風
「在欺貧笑娼的天空下 我們要幹下去」 pots 破報 78期
《當代》 127期
廖怡萍、陳宜民 (1998)〈從公娼的執業空間探討其支持環境形成的因素〉
唐筱雯 (1998)〈公娼對工作之自我認知對生活及工作環境的影響與使用〉
李雪菱 (1998)〈「做」與「賣」:從「交易」與「交換」看性作為一種生存策略〉
甯應斌 (1998)〈有關性工作的一些論證〉
以上四篇發表於第三屆四性研討會
林弘勳 (1997) 〈台北市廢娼與台灣娼妓史〉《當代》122期 p106-115
黃淑玲 (1996) 〈台灣特種行業婦女:受害者?行動者?偏差者?〉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22期 p103-152
「性工作權力與性產業政策國際論壇」論文集 和相關報導
女王我愛妳
某人提供的變態相談室(?)系列漫畫,有火辣辣的拳打腳踢型SM和氣魄無比的母女現身,,以及和沈默的羔羊類似的剝皮殺手大對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