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Club • 新聞速讀 • 免費資源 • 拉子訊息 • 閱讀室 • 聊天區 • 音樂廳 • 諮詢區 • 會員區 |
「姊妹戲牆」四個字,主詞、動詞、受詞很 清楚,《姊妹戲牆》這本書也是如此。裡頭的 主詞│「姊妹」,依書寫脈絡有兩個含意:一 是指異性戀女人(異女)和同性戀女人(同女 ),一是特定指稱婦運和女同志運動,因為台 灣至今通稱的婦運是異性戀導向的婦運,因此 ,第二個意義下的姊妹也可以說是異女運動和 同女運動;動詞「戲」從同音字「鬩」衍異而 來,它代表了作者的一個立場,企圖將異女和 同女姊妹間原本「人鬼分隔」、恐懼、猜忌的 關係,轉變為內外夾攻出軌出櫃的合作關係, 並且具體指出了「戲」牆的方法│除了內外夾 攻,還可以讓牆變成水簾瀟灑越界,或者拆除 阻隔的高牆,在矮籬矮牆的兩側比鄰而居,分 享烤餅乾;至於受詞「牆」,作者基於過去同 女理論多半仍停留在分析父權而滑過異性戀霸 權的不足,希望將鑿子對準異性戀體制,但書 中仍清楚可見這堵牆依舊是父權 和異性戀霸權的混凝土攪拌構築起來的。 作者意在寫出台灣女 同性戀的受壓迫史,著力 分析「牆」的結構、質地、肌理、硬度,這邊 敲敲那邊敲敲,進而描畫出拆牆的施工圖和分 工表。 立論上,本書與作者去年翻譯出版美國同女 理論家柯采新的《同女出走》(女書文化出版 )是相同的,強調同女所受的雙重壓迫,必須 同時從父權、異性戀體制兩個軸線去分析、破 解。另一方面,《姊妹戲牆》一書就像作者過 去到校園演講,同樣是採取雙軌制,不只談「 牆」(父權加異性戀體制)對同女的壓迫,也 談牆對異女的壓迫│強迫押解她進入男進女退 的異性戀關係。 至於這堵牆是如何發揮它強大的作用呢?方 式不外威脅、利誘、雙效合一,一方面給紅蘿 蔔讓女人心甘情願進入家庭的牢籠,一方 面對逾越規範的女人施以鞭刑、加諸汙名;而 對待同性戀則徹底忽視、抹殺,竭盡所能縮小 衣櫃的尺寸,用奇怪的定義方式讓同性戀變成 一小撮人,並且迫使這一小撮人活在恐懼中, 請君入櫃,視而不見。 作者在清晰的論述架構下,廣泛地蒐集文本 素材,尤其許多曾經像泡沫般在社會版上出現 隨即消失的新聞、「花邊」,都在她細緻地重 述中,變得具有理論性的意義,特別是關於北 一女兩名女生相偕自殺的重述(P.37), 可以看出拼湊細節的重要,連綴這些散佚的事件,以 女同志的觀點重新檢視、追問,是試圖建立被滅 口的同志歷史時必備的方法。 作者希望喚出好運中的女同志,也希望喚出 有女同志主體的好運,因此她也對拆牆列出了 分工表,既指出「異性戀中心的思維」會有的 問題,也批評「同性戀中心的思維」低估異女的 主體性,而在資源多寡有別的現階段 ,她期許(異女)婦運能多做一些(P. 154、166、181),並且這個期許顯得是理想化、規範性 的,因此也變得像是「童話」(借自P. 182)般 地有些痴人說夢,但事實上如果順著全書的理 論分析,其實作者可以得到一個更篤定的結論 ,就是婦運實際上是需要同女,或至少是無法 迴避同女的,因為婦運不可能不愛女人,至於 愛到什麼程度,在某個意義上,跟她自我異化 的狀態恰巧形成反比。 本書令人意猶未盡的一點是,對於女同性戀 社群(community,或圈子) 著墨較少,書中呈現的同女圖像基本上是個別 被壓迫的個人,或一對對被拆散的伴侶,至於 異性戀體制如何作用或滲透在同性戀圈子裡,則 較缺乏分析,當然,那可能又是另一個題目了 。 by: 鄭美里 ~ 摘自"我們之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