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異性症與變性症 臺北市立陽明醫院精神科 周勵志主任 本文獲作者同意轉載自「祥和社會」 從最早的「珍的故事」,到紅頂藝人、第三性公關,到最近不成功的手術案例, 扮異性症與變性症不時會成為傳播媒體的焦點。即便如此,真的懂得區分此二者差異的人也還不多。尤其是在外表上他們都會做異性裝扮,讓很多人更難去區分兩 者。 所謂的扮異性症是指,一個人持續一段時間以上必須透過做異性裝扮,才能引發其性興奮或性高潮;並且也為了自己的這種特別癖好而深感其苦。在這樣的定義之下,若僅是為藝術表演而在舞臺上做異性打扮,或者為生活上的需要而必須穿著異性服飾,甚或是因所處的次文化關係,在某些特定時刻穿著異性服飾,但卻與個人性需求沒多大關係時,就不能稱做扮異性症了。另外,若由於受到某種心理問題、 精神疾病的影響而做異性打扮,也不是所謂的扮異性症。 所謂的變性症則是指,一個人從小無法認同自己的生理性別,終其一生想盡辦法想要改變自己的性別,甚至主動要求接受變性手術,希望能以自己能認同的性別來生活。同樣的,如果至祇是為了的謀生的需要,或受到某種心理問題、精神疾病的影響,並未先接受適當的評估與輔導程序,便冒然接受變性手術,也不能說是變性症病人,反而在手術後經常出現種種的生理、心理併發症,但後悔已莫及了。 做異性打扮還有兩種情形,一種是來自戀物症:戀物症是指一個人必須透過某種無生命物件的幫助之下,才能引發其性興奮或性高潮,當他們所戀的恰好是異性的物件時,他們常會穿戴那些物件來自慰或進行性行為,對他們而言,穿戴那些物件本身已是性行為的一部份了。 另一種情形則是在某些次文化裡頭,比如「扮裝秀」是同性戀文化的特色之一,在同性戀節慶、或其它藝文活動中,都有相當吃重的份量。當同性戀者做異性打扮時他們對自己的生理性別的認同並沒有暫時或永遠的出問題,他們希望吸引的仍是同性別的人,但在那當下他們並未直接感到性興奮,當然也不需透過做異性打扮才能引發其性興奮或性高潮。接受變性手術的人中,四分之三是希望變成女性的男性病人;最近的則差距則變成一比一,根據最近的一篇流行病學調查更顯示變性症的盛行率在男、女性是相近的。 男變性症病人通常在孩童期即表現出對女性行為的高度興趣,像是他們比較喜歡玩洋娃娃和穿著漂亮的服飾,反而不喜歡玩粗野的男生遊戲。到了青春期及成年期他們更會把自己打扮像嬌滴滴的女人樣,甚至比女人更像女人。他們會受男性的性吸引,但是他們通常不會把自己當成同性戀者,因為他們認定自己是女人。假如他們曾在接受變性手術前結婚,他們祇有透過在性幻想中把自己當成女性,才有辦法與配偶發生關係。 大多數的女變性症病人在青春期前許久就自以為是男孩,通常她們打扮像男孩,也喜歡玩男生的遊戲,與男生建立「哥兒們」的交情,對小嬰兒不感興趣,也排斥妻子與母親的角色。對自視為男生的女孩們而言,青春期是充滿創傷意味的,她們通常對月經感到深痛惡絕,甚至會想盡辦法掩飾發育中的乳房。在變性手術前的性關係中,她們可以接受對陰蒂的刺激,但往往不接受對陰道的插入或對乳房的刺激。當與女性發生性關係時,因為她們因自視為男生,故不覺得自己是個同性驗戀者。 值得一提的是,並非所有在孩童期曾作異性打扮的孩子日後一定會變成扮異性症、變性症、或同性戀者,反而是大人的過度反應比較可能會影響到孩子對自己行為的看法。 曾有學者研究過扮異性症者和變性症病人的性格特點,他們發現:
有一些不同的理論被用來解釋異性症者和變性症行為何以會產生,主要包括有: 壹、生物學因素:
貳、社會和文化因素:
參、孩童早期經驗的影響: 這方面的研究主要來自針對兩群個案所進行的研究,分述如下:
不過,這些是在這些女性化男孩們孩童期的調查發現,成年期的發展究竟如何?則仍待進一步的追蹤研究,才能斷言這樣的教養環境對成年期生活到底會留下什麼影響。
肆、次發於其它疾病:
在臨床上,變性症的診斷要件為:
光是符合上述要件也不見得能接受變性手術,還要符合下列諸條件,方能被考慮可以接受變性手術:
即便符合變性手術的施行條件,整個變性過程也是相當漫長而駭人的。當病人要求接受變性手術時,醫療團隊,通常是精神科專科醫師,就開始進行全面性、深入的評估會談,那些對自己性別感到矛盾或混淆的人,或是動機不強的病人,則通常不會被考慮接受變性手術;或者是非變性症的病人,則視為一般精神科病人來處理,給予必要之精神醫療。 若確定可接受變性手術,即安排心理衡鑑,並進行家庭會談,由家人提供的資料中瞭解病人的成長過程,並瞭解家庭對病人的支持程度與整個家庭的互動情形,並評估家人對變性手術的心理、情緒反應與理性看法。 之後,由精神科醫師進行為期半年的臨床評估,以進一步瞭解病人的心理適應、家庭互動與社會角色的扮演,也再一次評估病人接受變性手術的真正動機。在這半年內,還要轉介病人給醫療團隊的其它成員,做相關的身體檢查、評估與說明。 當決定被納入變性手術的候選個案後,病人必須有一年半的時間完成下列的生理、心理與生活適應的準備:
完成後,若經精神科專科醫師評定病人對變性後性別角色的整體生活適應良好,且仍有足夠的意願接受變性手術,則安排接受最後的、不可逆的變性手術。當手術完成後,由精神科醫師出具證明,以便病人進行法律等相關事宜的變更手續,如戶籍登記、身份證變更等等。同時,由執行開刀的外科醫師進行必要之性器官整型的追蹤檢查與治療。精神科醫療團隊,也繼續視病情需要,適時的介入,以進行病人性別角色,與心理、家庭、社會等層面的追蹤、評估與治療。 要想完成上述複雜而漫長的程序,除非痛下決心,並有過人的毅力,和得到足夠的支持,絕對不是輕易所能完成的。可是,變性症病人卻是終其一生,想盡辦法要完成這趟試煉。對於旁人的我們來說,實在不應當將之視為笑談、或甚嗤之以鼻而已。另外,也要呼籲健保局,既然是一個病,就應當早日得到同等的待遇,否則病人若未經合適程序而產生種種併發症,那時所要付出的社會成本恐怕會更多而不會更少。
Last Update: 07Feb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