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偶最近更新日期:一九九六年五月廿五日
為了能成功地繁殖, 大部份的鳥類首先建立領域, 接著便是找尋一個 年齡與性別適合的同類。 不論雄鳥或者雌鳥, 時間對牠們來說是珍貴的, 因為大部份鳥兒的生命都只有幾年而已。
繁殖年齡 陽光的影響 求偶儀式 如何辦認配偶 一夫一妻 一夫多妻、多夫一妻 多夫多妻 輔助者 小結論
繁殖年齡 (breeding age)
不同種類之間, 其繁殖年齡有很大的不同。 一般而言, 適婚年齡跟這類鳥的存活年限 (life span) 有關。 巫、 山雀、 鷽及其他庭院常見的小鳥, 在牠們孵出後的第一個春天便能做第一次的繁殖。 那時牠們才不過十或十一個月大! 在那麼早就繁殖有很重要的原因, 因為這些鳥通常只能活二到三年。 相反地, 如海鸚 (puffins, 通常可以活到20歲) 這樣長壽的鳥類, 一般直到五或六歲才開始第一次繁殖。 王信天翁 (Royal Albatross, Diomedea epomophora) 甚至等到十一歲呢!雄鳥與雌鳥大概在相同的年紀繁殖, 但雌鳥有時會比雄鳥早一年左右。 以銀鷗 (Herring Gull, Larus argentatus) 及紅翅黑鸝 (Red-winged Blackbird, Agelaius phoeniceus) 為例, 雄鳥彼此間必需先經過兢爭才能得到一領域, 通常比較有經驗的雄鳥會占領較多合適的土地, 年輕的只好再等一年。 相反地, 年輕的雌鳥則已經準備好可以隨時搬入新居。
陽光的影響
陽光扮演著促成鳥類開始繁殖行為的一個重要角色。 當冬末白晝時間逐漸增加時, 鳥類腦下垂體產生的荷爾蒙, 將刺激生殖腺分泌性荷爾蒙。鳥類經由眼睛看到了光的改變, 但牠們也可經由頭頂的皮膚來偵測白晝長度的變化。 其中, 以紅光的波長最能引發性荷爾蒙的產生。
求偶儀式(Courtship Rituals)
求偶儀式讓處於相同繁殖狀態下的同種鳥兒能夠配成一對。 當一隻雄性的燕鷗 (Common Tern, Sterna hirundo) 在找尋合適的伴侶時, 牠會試著餵對方小魚。 假如此時母鳥沒有以順服的低姿勢擺動雙翅, 並且吞下這條小魚, 那麼雄鳥很快就會對她失去興趣 (因為實在不解風情,大概不想結婚:)。雄性的鷺鷥、 琵鷺、 鵜鶦及鸕鶿則會把樹枝或海草送給合適的雌鳥, 作為求偶儀式。 假若雌鳥開始以這份禮物築巢, 那麼這兩隻鳥兒極可能在即將到來的繁殖季中配成一對。
求偶儀式中, 食物及巢材的供給, 像徵著雄鳥是一個合格供應者, 當幼雛孵出後, 母鳥可以憑藉雄鳥的技術以取得食物。 幾乎所有的鳥類都有類似這樣的信物, 由此也可以知道, 雌鳥才是真正選擇配偶的主角, 因為對於求偶儀式的拒絕或接受, 完全看雌鳥的意思。
如何辦認配偶
鳥類通常靠著配偶的體型大小、 喙與頭長的比例、 甚至是發聲方式等等微細的不同處, 來辦認牠們的另一半。 尤其是雄雌雄兩性羽色皆相同的鳥類, 牠們的辨識能力更是高人一等。一項對撲動鴷 (Northern Flicker, Colaptes auratus) 的研究顯示, 這些羽色微細變化的重要性。 這種鳥兒除了雄鳥在左右臉頰上各有一條類似八字鬍的黑斑外, 雌雄看起來幾乎一模一樣。 研究人員故意把一隻雌鳥也畫上同雄鳥般的八字鬍, 結果當這隻雌鳥回到巢中時, 立刻被雄鳥趕了出來, 他把她當成入侵的雄鳥了! 一直等到研究人員把雌鳥的黑斑去除之後, 雄鳥才再度接受她。
一夫一妻制 (Monogamous Pair Bonds)
大都份的鳥類都是一夫一妻制, 一隻雄鳥與一隻雌鳥配成對, 共同養育下一代。 這樣的安排可以保証蛋及幼鳥在孵化及成時, 能得到適當的照料、 食物與保護。
一夫多妻或多夫一妻制 (Polygamous Pair Bonds)
一夫多妻或多夫一妻通常發生在食物充分的地區。一夫多妻 (polygynous) 的雄鳥一般而言負責保衛領地, 防止其牠雄鳥的侵入, 母鳥則負責孵蛋與育雛, 雄鳥則很少幫忙。 長刺歌雀 (Bobolink, Dolichonyx oryzivorus)、 紅翅黑鸝、 環頸雉都是這類鳥。
多夫一妻 (polyandrous) 則比較不常見。 以斑鷸 (Spotted Sandpiper, Tringa macularis 為例, 母鳥將蛋下在幾個巢中, 而每個巢都由不同的雄鳥來孵蛋。 多夫一妻的雌鳥藉著減少孵蛋和育雛的時間, 以增加族群的數量。
多夫多妻 (Promiscuous Mating)
多夫多妻的情形也是發生在如草地或沼澤這樣食物充足的地方。 在這種關係之下, 雄鳥先建立求偶區以吸引雌鳥。 交配之後, 雌鳥在附近築巢並育雛。 山鷸 (woodcocks)、 蜂鳥、 草原榛雞 (Prairie Chicken, Tympanuchus cupido) 都是這樣。 這一類的鳥兒, 要不是一窩的小鳥數目很少 (如蜂鳥), 要不然雛鳥就是早熟性的, 這樣牠們才有時間與體力繼續餵養下一窩。
輔助者 (Nest helper)
有許多鳥種在繁殖期都有輔助者, 如某些翠鳥、 鷹、 鷽、 鴉及鷦鷯。 通常輔助者就是年輕的成鳥, 牠們幫著父母養育小小弟妹。某些陸鳥, 如東非的白額蜂虎 (White-front Bee-eater), 群居在一起, 約有二百隻鳥, 但只有卅到六十個巢。 在這個聚落中, 大約有一半的親鳥都會得到牠們子女的幫助。 不過也有很多獨居的鳥也會有輔助者來幫忙。
輔助者可以做很多的事, 如築巢、 孵蛋、 護巢、 清理及育雛等等。 因為有這樣的幫忙, 所以很顯然地, 有了幫手的鳥能養育出更多的後代。
輔助者的行為看起來完全是利他的, 因為我們看不出明顯對牠們有利益的地方。 不過最近對蜂虎的研究發現, 雄鳥會弄壞牠一歲或二歲孩子的窩, 強迫他們棄巢以幫忙自已。 在長期的研究下發現, 通常輔助者在等待著自己繁殖的時機, 一但有了機會, 牠們會很快地佔有領地並開始養育自己的後代。
雖然有那麼多的鳥類幫忙牠們的父母, 但也有些鳥類會為餵養別種幼鳥。 家燕 (Barn Swallow, Hirundo rustica) 可能會照顧紅石燕 (Cliff Swallow, Hirundo pyrrhonota)。 而知更鳥則會餵小的鵯鳥, 而那些失去幼鳥的主紅雀 (Northern Cardinal, Cardinalis cardinalis) 則會餵食池塘中狼吞虎嚥的金魚!?
小結論
以前養虎皮鸚鵡時, 看過公鳥餵母鳥食物, 這是虎皮鸚鵡的求偶儀式吧。 雀科的公鳥, 則會在雌鳥周圍一邊唱歌, 一邊跳躍。 紅鳩則很有趣, 磚紅色的雄鳥會對著雌鳥一邊磕頭 (頭頸一上一下地), 一邊咕咕叫, 一付電視上標準的求婚動作。由觀察鳥類的羽色及行為, 有時您會發覺, 人類在不自覺中, 也會做出與鳥類相似的動作來。 比如像反嘴珩羽衣般黑白相間的體育外套, 交朋友時的禮物, 高興時會忘了身邊發生的事情, 站不好會摔跤, 會被突然出現的東西嚇到... 這些有趣的行為值得我們好好地觀察。
看到鳥類的夫妻制度, 是否覺得這與人類行為有那麼一點點類似, 患難夫妻, 一到飽暖則思淫慾, 不過鳥兒是為了繁衍後代, 人? 說不定遠古時代是這樣, 待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