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杓鷸

最近更新日期:一九九六年五月十二日

中文名:中杓鷸
學 名:Numenius phaeopus
英 名:Whimbrel
身 長:42 公分
分 類:鷸科 (Scolopacidae), 杓鷸屬, 有四亞種
分 布:緯度較高之地區
台灣為普遍之過境鳥及冬候鳥
特 徵:整體淡褐色, 雌雄同色, 飛行時, 腰及尾上覆羽白色
長嘴, 約頭長的兩倍, 距嘴基部約三分之二處向下彎
嘴黑色, 下嘴基部肉色
頭中央線乳白色, 側線黑色, 有黑色眉線
趾基部具有蹼
行 為:步伐大而緩慢, 成群飛行時會排成 V 宇形或橫列直線飛行
覓 食:用嘴插入泥中覓食, 主要以蟹類為主, 另外也吃昆蟲
生 態:單獨或小群出現於潮間帶、及海岸附近之草原、沼澤、沙洲等
  中杓鷸學名中的屬名 Numenius 是 "新月" 的意思, 這也代表了這屬鳥類的主要特徵, 那就是長而嘴向下彎曲的嘴。 這個家族在台灣可見到的有四種, 體色為淡褐色至褐色, 以嘴的長短排列, 他們是黦 (ㄩˋ) 鷸 (Numenius madagascariensis)、 大杓鷸 (Numenius arquata)、 中杓鷸、 小杓鷸 (Numenius minutus)。黦鷸與大杓鷸的嘴長大致相同, 而黦鷸顏色較深, 飛行時尾上覆羽為褐色, 大杓鷸飛行時尾上覆羽則為白色, 大陸學者將黦鷸稱為紅腰杓鷸, 或可做為參考。
  杓鷸在覓食的時候會將嘴插入泥中, 硬是把躲在洞裡的螃蟹拖出來。 他們直接把螃蟹吞下肚去, 不像東方珩或鐵嘴珩會先把螃蟹的腳甩掉, 最後, 消化不掉的蟹殼會再吐出來。
  個人見過最大的一群約一百五十隻, 在新竹的大庄潮間帶

[自然小徑的鳥類介紹][鳥種介紹][深入探索]
[回自然小徑首頁] [最新資料] [資訊站] [回饋與建議]

(C)opyright 1996 by Shih-Min Mao, All Rights Reserved.
建立日期:一九九六年五月十二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