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個攔砂壩將造成河川生態大浩劫
來源:《工商時報》1997.03.05 社論最近更新日期:一九九七年三月九日
又一個無知官府的例子。
行政院經建會日前通過農委會所提出的「東部與西部地區治山防災計畫」, 預計在未來的四個年度,政府將花費二百四十二億元進行山區的治山防災計畫 。 其治理範圍包括台灣地區的國有林班地、保安林地、實驗林地及山坡地, 將分別進行崩塌地處理工程、防砂治水工程、環境保育工程、工程維護與突發性災害防治, 及集水區管理等。而其中最受人矚目的,將是預計在西部各河川闢建三千多個攔砂壩, 以期防砂率可以達到百分之十的預定目標。綜觀這個治山防災計畫,其治理範圍之廣,計畫內容之多樣, 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大規模的公共政策方案。而就目標設定,希望經由廣建攔砂壩, 提升河川防砂率,以收治山防災之功,一方面可以顯示主管官署的企圖心; 另方面也不無懲於去年賀伯風災所帶來重大損害而做出的亡羊補牢之策, 因此基本上應是值得肯定的。
雖然如此,正因為這項計畫的範圍規模廣大,從觀念到執行層面, 事實上還有許多可資斟酌之處:
第一、先從執行層面談起。整個計畫最受人矚目的, 無疑是打算在西部各河川廣建三千多個攔砂壩,以達到預定的防砂率, 從而可以減輕水庫的淤積程度 ,進而達到防洪防災之效。按攔砂壩的興建, 純粹從水利工程的角度來看,技術難度不高,效果又十分明確可期。 但是在各河川水庫的上游興建攔砂壩,事實上必然要破壞整個的河川生態, 治一經卻損一經,不可不慎。 舉具體事例為證, 主管官署為了延續大甲溪中游德基水庫的壽命, 早已在上游的各支流廣建攔砂壩,其結果以在武陵農場一帶的七家灣溪及武陵溪為例, 攔砂壩的興建,促使已列入保育的櫻花鉤吻鮭,其棲息地遭到攔砂壩的切割, 活動空間更為狹短, 增加國寶魚繁衍保育的難度。為此,日前保育界人士還特 別舉行研討會,研議是否應該把攔砂壩拆除, 或者至少將密封型的攔砂壩改良 為有缺口的V形壩,好提供櫻花鉤吻鮭上下游動的空間。
從這個具體事例顯示,在河川中上游興建攔砂壩,也許可以達到一定程度的攔砂功能, 但對河川生態卻絕對是一種破壞。從而實難想像,如果在未來四年內, 還要在西部各河川增建三千個攔砂壩,在某個意義上來說,等於是把各河川水系層層切割, 來個五花大綁,勢將造達成河川生態的大浩劫,實不容主管官署輕忽坐視。
二、主管官署但知興建攔砂壩而未能兼顧河川生態保育, 透露出另一個政府施政的盲點-只知強調硬體有形建設,而未能兼顧軟體的配合。 譬如整治河川,但知高築水泥堤防,也許從工程技術面來看,較為容易施工, 防洪效果也較為可期,但是卻未計及河岸的自然景觀之破壞,以及阻隔了人們的親水機會。 又如一遇缺水,但知闢建水庫,既未兼顧如此所帶來淹沒區原住民遷徙的困擾及古蹟文物的保存, 甚至也未考慮到水庫庫址選擇不易,做為稀有資源是不宜無限制的開發興建的。 然而這些另類的思考,在傳統強調硬體建設、技術掛帥的決策模式下, 經常被有意無意的忽略,其影響與代價實難以評量。
第三、再把問題做整體思考,推動治山防災計畫無疑只是頭痛醫頭, 腳痛醫腳的治標作法。而要防杜河川不致淤砂嚴重,治本之道顯然要從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入手。 誠如經建會主委江丙坤所言,如果上游的管理沒做好,則上游建再多的攔砂壩也無用。 因此,治本之道顯然應切實做好山坡地、集水區的管理, 消極的加強查緝防杜人為的破壞,積極的則應加強植樹造林的工作。
面對問題,從治本入手的道理大家都無異議,但問題卻是大家總習慣於治標, 喜歡頭痛醫頭。頭痛醫頭也就罷了,至少還算是對症下藥,但事實上有許多公共政策的推動執行, 卻是一方面致力建設改善,另方面卻不停破壞惡化。如 一方面說要加強集水區管理及廣建攔砂壩, 另方面卻又縱容上游濫墾濫建,或讓侵佔國土違法開發的寺廟或高爾夫球場就地合法化, 這種作為可說是頭痛醫腳,腳痛醫頭,毫無章法。我們實在不知道這麼一個大規模的治山防災計畫, 到底算不算對症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