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淡水河口附近河段之今昔談起 海洋台灣---第12期 (1) 作者:范光龍 最近更新日期: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廿八日
淡水河發源於大霸尖山,源頭高達2,000多公尺,稱為玉峰溪, 流至石門水庫以下,便出了高山峻嶺,在大溪之後改稱大漢溪,在板 橋、萬華會合新店溪,流至關渡會合基隆河,最後在淡水出海,全長 100公里。淡水河曾經非常繁華,終因河道淤沙而日趨沒落。一般河川出海口往上朔,在海水與河水交界的地方水流較為緩慢 ,河水由上游帶來的泥沙最容易在這種地方沈積。對淡水河而言大約 在關渡至台北橋之間,尤其在關渡附近,河床淤淺最為嚴重,落潮至 水位最低再加上河水流量不大時,關渡至台北橋間常可看到露出水面 的淺灘。
昔日淡水河是台灣最忙碌的一條河流,商船可由淡水直航萬華。 當年台灣三大港「一府二鹿三艋舺」指的就是台南府、鹿港以及萬華 。萬華昔日稱為艋舺,就是因為當時原住民平埔族多以原住民語叫 manka的獨木舟為交通工具,漢人便稱此地為艋舺。後來人口日漸增 加,土地也漸多開發利用,河水含沙量更多,更加速河床之淤淺。台 灣地形陡,地質脆弱,地震多再加上豪雨集中於夏季,於是造成台灣 河川上游集水區容易崩塌,使得河水含沙量特別多,如果開闢山地道 路後水土保持不良,則情況更加嚴重。大漢溪上游的石門水庫於1963 年5月開始蓄水使用,同年9月葛樂禮颱風造成豪雨,由洪流帶入水庫 之泥沙量等於原估24.5年之水庫淤積量,可見台灣河川帶沙量相當多 。
由於關渡至台北橋間之河床淤淺,它造成的影響可分為三方面: 第一,因為淡水河不再能航行大船,而失去了通商的價值,使得萬華 、迪化街的繁華景象已不復再現。第二,如遇豪雨,尤其是颱風後的 豪雨,由於台灣地形陡,山區雨水很快排入河中,淤淺的河道一時無 法把大量河水排入大海,淡水河旁低窪之處便有積水之虞,使得三重 、蘆洲一帶的居民談洪色變,後來有了二重疏洪道,淹水情況就改善 多了。第三,使河水中的汙染物質不易排入大海,淡水河兩旁有家庭 廢水及工業廢水排入河中,以往仍可藉漲、落潮時,海水之進出把汙 水帶往外海,現在受到關渡附近河道淤淺的影響,海水進、出淡水河 的水量減少,使得淡水河的汙染更加嚴重,尤其是蘆洲、台北橋之間 為最。如今政府已投資台幣數百億元整治淡水河,八里汙水處理廠也 已開始使用,但成效仍然有限,政府還準備總投資台幣2,000億元要 使淡水河清。坦白說,如果沒有做好整體的規劃,整治的結果仍難樂 觀。
關渡附近河段的抽沙場是當地景觀的特色之一。一般跨河橋樑的 河床附近都禁止採沙石,以避免動搖橋墩的根基,影響安全。以前關 渡橋附近因積沙很快,較少這方面的顧慮,但近來竟然發現關渡橋因 沙石流失太多而使橋墩下陷,實非始料所及。
現在的淡水河已不是往昔美麗的淡水河,到了今天,不論是淡水 河或是整個台灣,環境都受到程度不同的破壞,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一、台灣人口太多 台灣面積才三萬多平方公里,人口卻超過2,100萬,人口密度為 世界第二。事實上,台灣超過一半面積為山地,人口大多聚居於西部 平原,實際人口密度早就是全球第一了。這麼多的人口再加上人民的 環保觀念不夠,又濫用大自然資源,自然環境受到相當嚴重的破壞。 從表面上來看,台灣的經濟還不錯;實際上,我們居住環境的品質非 常低落。
二、人們環保觀念太差 以台灣西部沿海海水的汙染為例,台灣年平均雨量高達2,500mm 左右,算是雨量豐沛的國家。但由於台灣地勢陡,加上蓄水設施不足 ,大約2/3的雨量逕流入海,不能為我們所用。如此算下來,台灣反 而成為缺水國之一,在這種情形下,我們應加倍珍惜利用水資源,實 際上我們做得太差了。如今台灣西部沿海海水受到嚴重汙染,就是由 於從陸上排入海的汙染物太多了,這些汙染源主要包括三項:(一) 家庭廢水,都市人口太多、太密集,家庭廢水大多沒經過適當處理; (二)工業廢水,台灣大、小工廠居然高達10萬家,密度之高,全球 第一,工業汙水也沒妥善處理;(三)畜牧廢水,以豬隻為例,全台 灣養的豬竟然多達1,000萬頭以上,而豬隻平均排泄量是人的6倍以上 ,而養豬戶照規定認真使用廢水處理設備的又不多。上述三種廢水大 量排入河川、流入大海,遠遠超過海水的自淨能力,因而使得沿海海 水受到嚴重汙染,沿海養殖的魚貝類也受到汙染,人們吃了自然有害 健康。
三、超限使用自然資源 除了上述水源外,我們還超限使用土地資源。目前台灣有三種土 地不能任意開發的,就是山坡地、河床地以及海埔地,卻常被政府或 財團恣意開發了。一遇天災,在這些地方的災情就特別嚴重。今( 1996)年夏天賀伯颱風過境台灣引進的豪雨,剛好給了我們一記當頭 棒喝!就山坡地的開發而言,不論是山地開道路沒做好水土保持,或 開高爾夫球場,或不當種植檳榔、竹林與護土、儲水性差的植物,一 遇豪雨常會發生山洪暴發、土石流失而釀災。根據調查,此次賀伯颱 風帶來的豪雨在南投信義鄉造成很大災害,就是因為當地居民大量改 植竹林、檳榔與茶園,而受災戶多為由平地移入的漢人。這可能是由 於原住民久居山地,深知不能住在犯水沖的地方,反而是漢人久居平 地太平慣了,沒有危機意識。現在賀伯颱風的災難已經過去,但人們 仍然繼續種檳榔、墾山地,好像這次水災從來沒有發生過似的。
就河床地的使用而言,顧名思義,河床地本來就是河水流通之道 。現在台灣很多河床已被人圍地建房子或闢為練車場,平時流量不大 時不會有事,但一遇豪雨便易成災。舉個例子,台北、永和間中正橋 下有一大片河床地被闢為停車場,可停一千多輛汽車。賀伯颱風來襲 之前,緊急通知了半數車主把車子開走了。豪雨一來河水暴漲,五、 六百輛車子全泡在水裡,損失慘重。奇怪的是,颱風過後不久,河川 水位也降低了,現在這停車場照樣停了一千多輛汽車。
再就海埔地的開發而言,由於海埔新生地土質一般較鬆,超抽地 下水會引起地層下陷、土地鹽化等問題,甚至造成海堤潰決、海水倒 灌等災難。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政府也已宣導多年,但效果幾乎等 於零,每次颱風來幾乎都會引起海水倒灌,這次賀伯颱風也不例外。 奇怪的是,倒灌的海水早已退去,大家超抽地下水依然如故。
事實上,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什麼很多人要開發山坡地、河床地以 及海埔地。就是因為平原土地太貴了,相較之下,上述三處環境敏感 地的地價就便宜多了。台灣土地價格高得太離譜了,台灣全島土地總 值竟然為全國生產總值的11倍,相較之下,美國還不到1倍。就是因 為台灣土地價格太高了,房價也隨之高漲。在台北市的一間公寓往往 要台幣1,000萬元以上,以同樣的價錢在美國很多地方可以買到大宅 大院。以台灣的生產力而言,這實在太荒唐了。古時候窮人太多了, 很多人一輩子做農奴、工奴,現在我們有很多人正在做屋奴,一輩子 努力工作也只夠買一間公寓。
台灣以前確實是個美麗的島,風景美麗、青山綠水,人口不多, 野生動物不少。如今空氣、河水與海水的汙染都相當嚴重,山地、河 川、海岸也遭嚴重破壞。我們在歐美等先進國家旅行時,路經河川、 湖泊或海邊都是讓人高興的事;但在台灣我們卻很難有這種感覺。一 個國家追求經濟成長,就是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質,我們的生活品 質這麼差,就算我們大家的存款都增加一些,又有什麼意義呢?
訂閱海洋台灣方法:請 mail 至 sccid-ocean-request@south.nsysu.edu.tw
subject: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