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貪婪之島到垃圾之島
台灣之癌-隨時引爆的垃圾危機
 
臺南市政研究月刊 網路新聞 第七期 十一月號
最近更新日期: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十一日
  < 本刊聯合採訪>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 台灣人每天製造兩萬三千多噸的垃圾, 加上各大小工廠、 企業所製造的事業廢棄物, 台灣每年可以製造出近兩千一百多萬噸的垃圾。 而這些垃圾、 有毒的廢棄物經掩埋、 焚化措施可以處理的不到一半, 其他的毒物就有如人體中的毒素沉澱一般, 累積在各城鎮、 鄉林及山水間, 靜地等待爆發的一天。

  「大地的反撲」, 已經是國外許多環保組織在反省人類對自然資源強取豪奪、 大量破壞後, 所提出的呼籲與警告。 人類用原油、 廢料、 有毒化學物肆無忌憚地破壞地球的空氣、 海洋生物及珍貴的森林, 而大自然便用溫室效應、 天氣突變、 皮膚病變... 等變化, 沉痛地來反擊人類。 而這一個觀念, 在國內的綠色保育作家陳玉峰先生的呼籲下, 也已經引起了許多單位及民間組織的重視。 他說, 在人類的破壞下, 人與自然的關係, 已經從和諧的相容變成了直接的對決, 而在食物鏈的作用下, 這些人類製造的毒素, 最後還是會回到人類的肚子裡...。

  不幸的是, 這樣直接而沈痛的呼籲, 在台灣, 似乎還引不起政府及大多數人的注意。 在台灣, 精明的政客只懂得運用龐大的公共資源, 不斷地恐嚇台灣電力不足的危機, 不斷地向民眾洗腦, 說一隻野鳥所使用的溼地面積比人還多..., 用種種簡化的詞句來誘導民眾忽略自然環境資源的重要性, 然後犧牲珍貴的生存環境, 用來興建核四、 沿海重污染的工業區..., 讓水泥工業的煙囪依然長年冒著濃煙, 讓造紙、 、畜牧污水依然無止盡地消耗我們百年的山林、 污染我們原本澄澈的河川。

  而這一些, 卻還比不上垃圾危機帶給台灣的恐懼與危害。

  每天7-11、 各大超市消費的人民川流不息, 如果讀者仔細觀察, 會發覺幾乎人手一個或數個塑膠袋。 而公共的垃圾箱中, 則處處可見無法焚化的玻璃瓶、 或會產生毒素的保麗龍碗, 但沒有人關心這些垃圾到底到那裡去了。 這個答案, 塑膠袋製造商不會告訴你, 保麗龍製造商也不會告訴你, 偉大的政府更不會告訴你, 因為他們是每年乖乖繳稅的 "順民"; 是選舉時的鐵票與樁腳, 政府有責任照顧他們的衣食無虞。

  只是, 犧牲的, 卻是全體台灣賴以生存與呼吸的環境空間, 負擔過重的大地, 將來的 "反撲" 卻要由所有無力移民的老百姓來承受。

  而所有台南市民最關心的府城, 我們的垃圾處理情形又是如何呢? 以往台南市的垃圾, 均仰賴南沙崙垃圾掩埋場來掩埋及處理, 在南沙崙垃圾場將屆飽和之際, 台南市政府便在地廣人稀的安南區, 選擇城西里作為台南市未來垃圾掩埋及處理之地點, 並規畫興建焚化爐, 以期能達到垃圾減量及安全衛生之最終目的, 目前正由中興電工加緊施工之中。

  城西焚化場位於安南區曾文溪口南岸地區, 以往多為養殖業, 人口外流嚴重。 但由於市府於地點選擇之初, 沒有充分尊重民意, 在擇定之初也遭逢了相當大的抗爭, 當地民眾普遍對於公共工程之品質相當沒有信心, 更遑論是興建高污染性的垃圾焚化爐。 後來在市府答允願意提供休閑設施興建等補償及回饋, 本案才獲允進行。

  綜觀整個焚化爐興建案的決策及規畫過程, 不難窺見市府對於攸關民生福祉之公共工程專業能力相當不足。 在委託民間單位進行焚化爐興建的過程, 似乎重點均擺在將來周邊相關休閑設施之規畫與繁榮預測, 以一貫「畫餅充飢」的心態來營造「蓋焚化爐可以促進地方繁榮」的假象, 但對於焚化爐興建之後, 對於該區之空氣品質污染、 河川污染、 動植物生態之影響, 以及將來爐灰等焚化後產生之廢料問題卻隻字未提, 僅以「委託專業單位處理」、 「將妥善進行綠化」、 「儘量維持當地生態完整」... 等空泛的文字來帶過, 完全缺乏科學化的數據來評估, 也缺乏民間相關環保組織的調查與評估, 可以說是一個相當粗糙及不負責任的決策過程。

  此外, 城西里居民犧牲自己原本純樸乾淨的生存空間, 來造福所有的台南市民, 相當值得感佩。 但政府除了答應興建周邊遊樂設施來促進地方繁榮之外, 對於城西里居民個別的照顧措施卻隻字未提。 所謂的「照顧」, 並不是指每戶發放多少補償費用, 當地居民便笑稱發這種錢就有如提早拿錢給你做醫藥費或棺材本一般。 所謂的「照顧」應是自興建後, 每年固定安排義診, 追蹤及診療興建焚化爐後對當地人民健康的影響, 並防範各種疾病的發生, 如此才算是「取之於民, 用之於民」!

  另外, 也應定期委託相關環保單位進行環境評估及生態影響追蹤模式, 務求把對環境及人民健康的傷害降到最低, 如此才算是一個負責的政府應有的施政態度, 才能挽救人民對市府公信力日漸淪落的信心, 才能為將來相關公共工程興建舖下良好的互信基礎!!


               臺南市政研究月刊  網路新聞  第七期 十一月號
     訊息互動傳送•不定期發佈•監督市政•主權在民•市民參與
上述發佈文章,僅適合在網路新聞系統上傳送,其他任何形式的轉載或擷取內容行為者
請先與本月刊聯絡取的授權。06-2260131 FAX:06-2260134
    發行人:邱文明 社長:黃丁川 總編輯:江秋香 主編:何宗勳
 我們有發行印刷刊物每月一期  可免費索取  社址:臺南市民族路三段36號3樓

[鄉土小館]
[回自然小徑首頁] [最新資料] [資訊站] [回饋與建議]

(C)opyright 1996 by Shih-Min Mao, All Rights Reserved.
建立日期:一九九六年九月一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