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療法雜誌

研究室首頁   │   陳紬藝教授簡介   │    重要著作   │    自然療法   │    自然療法雜誌   │  太古智藏


關於中醫自然療法的自然基礎(上)
河北省針灸學會自然療法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學術報告

講演者:石家庄 張舒君

 

今天在河北召開自然療法的有關學術會議,我談一下關於自然療法的自然基礎及中醫自然療法創始人陳紬藝教授對中醫自然療法的見解和理解,不妥之處請批評指正。

 

中醫形勢

 

關於中醫最早的醫學系統著作,當是傷寒雜病論,始於東漢末年時代。在它之前,先有經驗,據記載有一部湯液經,是中醫實踐經驗的收集大成,做為經驗是有局限性的認識,其實質總是一事情和他事物關係的總結,即一定事物加上一定條件,就向著一定方向,規律的發展,並能重複出現,而總結為經驗。而在另一定條件影響下,則向著另一定方向,規律地發展,也能重複出現,也總結為經驗。這就是經驗的正反兩個方面,表現為對立統一的基礎。為什麼有這樣的基礎,為什麼有這種規律的發展,只知其當然不知其所以然。湯液經收集的經驗非常豐富,所以張仲景在他的實踐認識上,更通過湯液經整理成傷寒雜病論,其內容就表現了包含著關於症的認識和發展,就表現了症的不同層次或系統。從中所認識的關於陰陽寒熱虛實,就反映了不同層次或系統的太過與不及,以表裡相概括的三種病位,包括著機體解決自身矛盾的三種自然途徑,一定的症集中表現於一定病位,就表現了該症從這個病位的特殊自然途徑解決矛盾的趨向,並規定為解決矛盾的兩個方面,因而規定了中醫審時度勢因勢利導的治療原則,規定了補瀉的不同方式。這就是傷寒論在整理中勤求古訓,博采眾方的主要內容和基礎。

關於對症的分析認識中,先是認識個別的特殊的互不聯繫的症,但特殊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在對相對性的研究中,發現了一定的特殊性都與一定的反面相聯繫,從而總結了關於症的成對的矛盾。在症的性質分析上,認識到為陽為熱為實為太過,為陰為寒為虛為不及,太過與不及,也表現了對立統一的矛盾關係,表現為症的相互關係具體發展的全面共性的對立統一的基礎。並在對症全面共性本質的探索上,提出太過屬陽,不及屬陰,進一步從外部向內部認識發展,而認識到太過發於陽,不及發於陰,提出了以陰陽為內因本質的認識。而總結了傷寒論第七條﹁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即發熱為太過,無熱為不及;即太過發於陽,不及發於陰認識,是張仲景致密邏輯的創造。但太過如何發於陽,不及如何發於陰,還是個發展認識中的問題。通過實踐,發現了症的發展與外部病因有聯繫,肯定了外部病因的客觀存在;但對外部病因又不能達到具體認識,只能做為外部條件,通過對內因陰陽的影響,導致內因陰陽發生矛盾分化。分化為主要的矛盾方面和非主要的矛盾方面,在內經素問裡總結為﹁陰陽更勝之變﹂,即﹁陽勝則熱,陰勝則寒,此陰陽更勝之變,病之形能也﹂的病機認識,反映著內因陰陽矛盾發展的規律性。所以陽勝症發於陽,陰勝症發於陰;發於陽,症為太過,發於陰,症為不及;從而對症的發生發展提出了系統認識,並對症提出了定性認識,也是對內因陰陽反應規律性的全面概括。這種認識更解決了內因外因的辯症的關係,即內因是主要的方面,外因是非主要的方面;內因主要地是起規定作用的,外因主要地是起影響作用的;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這就是通過實踐從感覺到思維,從感性到理性,逐步到達了機體內部矛盾的認識,並深刻地認識了它的規律性,即加上一定條件即發生矛盾分化,或內因陰陽更勝之變。在這一認識發展上,中醫的治療也是做為外部條件通過內因陰陽而起作用。就針灸而言,通過長期實踐總結了輕刺能引出內因的陽,重刺能引出內因的陰;並以引出的陽去影響病理的陰,以引出的陰去影響病理的陽;即內經素問總結的:﹁從陰引陽,從陽引陰﹂。引出與病理矛盾性質相反的活動去影響病理的活動,並在內因陰陽活動規律性上,總結了針灸過程與病理過程間的矛盾關係。更在實踐中認識到針灸過程是主要的矛盾,由於它的存在和發展,就規定或影響著病理過程的存在和發展,從而自覺地能動地去發展針灸過程,使之從主要的矛盾認識上,發展成為更勝的主要的矛盾方面取得支配地位,就有了規定事物性質的能力,並使病理過程轉化為非主要的矛盾的方面,被支配的方面,而向它的反面轉化發展了。也就是都向著自己對立的方面所處的地位轉化,內經素問做了如下總結,說明了針灸引出的勝氣規定一切。即『夫氣之勝也,微者隨之,甚者制之;氣之復也,和者平之,暴者奪之。皆隨勝氣,安其屈伏,無問其數,以平為期,此其道也』。深刻地反映了兩過程矛盾轉化規律,是針灸過程做為更勝的主要的矛盾方面規定一切,並貫串於矛盾運動過程的始終,而反映著機體內部那對根本矛盾的自然規律。章楠更總結為﹁陰陽進退,旺者操權,微者從之而化﹂的規律認識。為﹁自然界的變化,主要地是由自然界內部矛盾的發展的﹂科學認識所概括,並把針灸應病總結為以調陰陽,以行補瀉的內容。

這就是中醫從機體內部規律,用一事物和他事物的關繫研究事物的發展,即把事物的發展看做是機體內部的一對根本矛盾,規定著機體內外一切方面的對立統一關係,是機體發展變化的內部原因,從而認識到針灸過程與病理過程的內在聯繫。這就是把認識定位於實踐活動基礎上,在分析實踐認識上,就能發現認識發展,這種發展的認識就從片面到全面,從局部到整體,從現象到本質,從外部聯繫到內部聯繫,而表現為從低級到高級無限反複發展實踐的長河永不停止地發展過程。形成了以陰陽為對立統一本質,以八綱六經為內容的,系統的內因觀的論理體系,是從定性與量的比例相結合的辯證關係上形成的指導實踐的理論系統認識。內部對立統一的陰陽借經絡與內外環境相聯繫,它是在針灸應病中,發現了感傳現象,在五行觀影響下,做了內屬臟腑外絡支節的結論,但王清任四十多年的解剖研究,指出經絡不是各腑臟長兩經,而是入腦並左右交叉,提出新經絡的認識,根據內經:﹁陰陽者變化之父母,神明之府。﹂腦為元神之府,與科學研究的大腦皮質的功能就有了聯繫。在它們的同一性上,內因陰陽就是腦的功能。做為腦的功能對立統一的陰陽正是借著神經系統與內外千絲萬縷的聯繫上,是機體複雜對立統一聯繫的整體,是個開放體系,為﹁自然界的變化,主要地是由於自然界內部矛盾發展的﹂這個科學結論所概括,是中醫自己實踐中對機體內部自然規律暴露的認識。以調陰陽以行補瀉就是借神經系統傳導信息,影響腦功能以調整腦功能活動的平衡以應病。

中醫就是在這種機體內部自然規律上,表現為不辯病因,不問病的異同,只根據患病機體內因陰陽反應的一般規律性,對一般疾病進行通治的獨特精神,表現為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獨特風格,即病機相同則治同,病機相異則治異的獨特內容。這就是在五行觀做為絕對真理的文化專制統治下,不能阻止實踐的發展,就在實踐中逐漸豐富起來系統起來的中醫發展觀的內容,它有無限的生命力。它的發展中,所以能形成這樣的思維規律和科學精神,就是因為它把認識定位於實踐,並反應了對立統一本質。

以五行觀為代表的認識,是歷史上保守思想要求下,從主觀願望出發,由入門聖人思孟,用形而上學,強調一面否定一面的方法,用詭辯偷換觀念,把古五形炮制成五行循環概念,妄想用以做為理論,把社會發展說成循環的、不發展的,以阻止社會的發展,為此更把五行循環觀奉為絕對終極真理的天道,把一切規律都視為與五行觀相應的絕對狀態,都令合天道,給以五行之治,這就表現了中國封建專制下反民主的獨斷,醫學自不例外。對外部病因則把四季氣候特點與誇大的五行結合起來,創五運六氣學說,做為外部病因的認識,對機體內部臟腑經絡做了五行觀的說明,並做為研究對象,研究為外部病因規定的具體的病,這就是對外部病因和內部規律都不能具體認識的情況下所研究的病的認識。正如王清任所指﹁多半病由議論,方從揣度,以議論揣度,定論立方,如何能明病的本源。﹂對具體的病﹁毫無定見,古今混猜﹂。具體的說,就是認識脫離實踐,論理脫離實際。在這種研究中,雖然在金元時代,四大醫家發現了溫病能傳染,鼓舞了對外部病因的研究,加強了對外因規定的具體病的研究興趣,終於因為外部病因不能做到具體認識,這條研究的道路走不通了,走進了死胡同。雖然形成了以五行觀為指導的,以外因立論的,以具體病為研究對象的系統的外因觀,在深入認識發展中矛盾百出,最終不得不從研究具體病,回到症的研究上來,仍不放棄五行觀的指導思想,認識仍不能回到實踐,不能聯繫實際。

到了現在,為了增加中醫一些科學基礎知識,在中醫學院增加了一些西醫基礎課,五行觀脫離實踐的認識,就明顯地落後於科學認識。在科學的具體認識上,從主觀願望出發的認識所顛倒的是非,片面性在思想上絕對化制造的迷信,赤裸裸地暴露出來,對面臨的挑戰,表現了毫無抵抗力,無任何招架之功,陷於被科學認識全面清除的困境。而對發展觀,或以陰陽為內因的內因觀來說,正是發展的機遇,西醫的基礎課,正是對中醫早期簡單的樸素認識的補課,是對具體事物認識的提高,對不明確的事物達到具體認識。

在一些中醫醫院增加了一些診斷治療的高科技設備,競爭力提高了,但有人誇耀這種提高,以為中醫的兩個指頭一個枕頭就不需要了,也就是不知不覺地把中醫固有的東西全丟了。在全部西化中,而對中醫內因觀看來,這些設備總是做為外部條件,通過內因起作用,為內因觀服務,為內因觀所使用,提高了內因觀的洞察力,在內因觀指導下提高了療效,使之向更高層次發展。

  

西醫形勢

 

西醫雖科學地解決外部病因認識,解決了為外因規定的具體的病;在解決外部病因上,提出了科學的治療。但科學發展中的化學藥,為病人帶來了不可逆轉的災難,在西方就出現了回歸自然的思潮,出現了與現代西醫不同的研究道路,運用天然藥物和機體自然規律治病,更總結了一些所謂順勢療法,中醫順其自然說(陳修園醫書),因勢利導的內容就有了聯繫,都反映了機體自身內部的規律,而西方先提出了自然療法。

正是這種形勢下,陳紬藝教授銳敏地發現,並認識到『西方自然療法,就是西方的中醫』,並把中醫也視為自然療法向世界宣傳,傳播我中華優秀文化,並認為這種中醫是病機醫學(內因的)對內因陰陽病機有高度評價,認為它是中醫極為古老的,並十分珍貴的見解,每談到這種病機,則認為是『陰陽病機,千年復明』。特別是他在研究金元四大醫家學術思想的著作中,獨特地發現了四大醫家把五行觀奉上頂峰的時候,四大醫家的代表人物劉河間發現外部病因無法具體認識,在他著的傷寒直格一書中,放棄了﹁夫百病之生也,皆生於風寒暑濕燥火,以之化之變也﹂,說不清的外因病機,把外六氣視為內六氣,內六氣之上,還有一對根本矛盾,規定著內六氣,謂其『一興一衰病以生也』,在認識上就回到內經素問里,在外因影響下導致內因陰陽發生更勝之變的分化,即『陽勝則熱,陰勝則寒,此陰陽更勝之變,病之形能也』的內因病機的認識,而著眼於外部病因對病發生發展的影響的研究,而是把內經靈樞中的『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而如冉雪峰所指『而向受病的方面求』了,這就是五行觀被奉上頂峰的時候起就走向它的反面了。陳教授重視內經中陰陽病機,即肯定了中醫以陰陽為內因的內因觀的內容,認為『陰陽是中醫的命脈』,更指出『陰陽病機』或『內在病因』才是疾病的本質,這種本質規定『疾病的統一性』,也是中醫『治本』的內容,更深刻地指出:『不論什麼病,只要病因相同,就有了治療的統一原則』,即太過表現什麼形式,都發於陽,發於陽當瀉;不及不論表現為什麼形式,都發於陰,發於陰當補。正是反映了中醫獨特風格,不辯病因,不問病的異同,只根據患病機體內因陰陽反應的一般規律性,對一般疾病進行通治的精神本質。即病機相同則治同,病機相異則治異。更在治療的深刻體會上,指出:『只要把握內在病因的治療,外在病因可以不治而治。』則是深刻地反映了以陰陽為內因病機的內因觀的中醫治療學。特別提示治療上且不可忽略內因病機的見解,指出:『如果只見其外象之症,不知其內蘊之機,只知消滅症狀為治……則為病機之大忌。』就說明了症的多樣性表現,則是內因陰陽更勝的方面,在其主宰地位上,其反應活動總是波及到一定範圍,影響到它主宰的層次或系統,被影響的層次或系統,從生理轉化為病理則表現為特殊的症,並規定了症的多樣性,而為症或為病之本則是內因更勝的方面所規定,所以在中醫治療中尤其在針灸治療中把內因陰陽更勝的病理方面,調整到平衡,為它所規定的外部症,不論表現為何種形式,也就立即消失了。所以陳教授把握了中醫的內因陰陽機制,只這一點自然療法就有預見性和超前意識,就能開拓前進。這就把握住了中醫以陰陽為內因的核心精神,把握了中醫規律本質,後世總結更深化了這些內容,如『變化之妙,皆出陰陽,自然之性,非聖人設』,及『萬事萬變,皆本陰陽,而病機藥,脈息論治,則最切於此。故凡治病者,在必求於本,或本於陰,或本於陽,知病之所系生,而直取之,乃為善治。若不知求本,則茫如望洋,無可問津矣』。更在治標治本的認識上,如何治本,如『得陰脈而見陽症,本陰標陽。得陽脈,見陰症者,本陽標陰也。』若更治其標,不治其本,則死矣。指出如何正確把握標本,要在脈症同源上去理解,這就是我對陳教授所創自然療法的自然基礎的理解。在這方面的認識上,還有許多局限性,還有認識的空白。對於一些頑症,險症,針灸治療上可以化險為夷,迎刃而解,就連中醫自己也覺得怪,也覺得神。主要是在內部規律上缺乏認識,必須解決內部規律具體認識,才能取得自由。

但內部陰陽究竟是什麼,是從中醫實踐規律中反映的論理核心,是論理認識的內核,認識越是接近內核,具體理解內核,在中醫實踐中就越少認識它的知識,向深層認識更加困難,以它為論理核心的系統認識就只能都停留在學說的認識階段,因為這個核心的陰陽,仍是思辯的抽象概念。在科學發展的研究中,提出了對立統一規律是自然和社會的根本規律,這一哲學概括,自然包括著中醫,說明中醫也是對立統一的,在科學一體化的發展中,在對立統一聯繫上,在中西醫結合實踐中,發現了中醫反映的內因陰陽,與醫學科學研究中所認識的大腦皮質兩種神經活動功能,即興奮過程與抑制過程有認識的聯繫,即都反映了機體內部那對根本矛盾。內因的陽,即大腦皮質的興奮活動功能;內因的陰,即大腦皮質的抑制活動功能。這就發現了中西醫最高層次上的認識交叉,這一認識的發展,就使內因陰陽有了物質基礎,就從思辯的概念再到具體。在科學認識上,大腦皮質的特殊組織結構所規定的大腦皮質功能活動的內部秩序,不僅補充了內因陰陽認識的不足和認識的空白,更解決了針灸外部規律反映了什麼內部規律,內部規律如何規定著外部規律,使針灸應病中外部規律與內部規律達到了具體的辯症統一。尤其是在科學研究中,關於機體內部這對矛盾或大腦皮質兩種活動功能的對立統一規律達到具體的認識,即以擴散、集中、互相誘導具體規律進行,也就進一步解決了針灸應病的內部機制;更深刻地認識到內部的機制如何規定著外部的變化。在治療經驗中,不論太過或不及,一般地都先取局部;不及一般不取遠隔,太過既取局部更取遠隔;就都有了具體的理解。就使中醫針灸應病從經驗的階段實現了向科學認識階段的超越。在中醫自然療法的認識上,內因陰陽做為腦功能的認識上,腦是神經中樞,統帥著機體各層次各系統,並且是機能定位的,這種機能定位就規定了針灸應病點與所應病的距離,大腦皮質接受外部刺激,影響著它的對立統一的功能活動,隨時調整為對立統一的平衡,針灸應病就是做為外部條件,影響了大腦皮質功能,使之發生更勝之分化,並影響了與之相關的性質相反的病理活動而應病,即以調陰陽,以行補瀉的具體內容,是實踐了幾千年的一門醫學科學。

這種科學認識的發展,對機體自然規律的具體理解,科學地支持了陳教授把中醫做為自然療法的思想,使中醫做為自然療法,以機體內部固有規律為依據向世界傳播,就有了科學保證。

所以以陰陽為內因的系統內因觀的中醫系統認識就從學說上升為系統的科學,內因陰陽就是中國古人的科學預見,它作為系統的內因觀有著深厚的實踐基礎,是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是西醫沒有的,是西醫改變不了的,動搖不了的內容。為中國所獨創,為中國所獨有,獨具風格,獨具內容的中國文化,是建立我們民族自信心、自尊心的基礎,是中國人民的驕傲。

關於五行循環觀,則是中國歷史上保守思想要求下,從主觀願望出發,以形而上學和詭辯的產物,從主觀願望出發,則顛倒了思維與存在的辯症關係,顛倒了認識的是非,把它奉為絕對真理就到頂了,不能發展了,在實踐認識發展中就轉化為陳腐的僵死的見解。它在統治地位上把不同於它的認識都視為邪說異端,離經叛道,就使自己孤立起來,與各種認識的聯繫割裂開來,就使它自己成了一個封閉的思想體系,封閉必然僵化,必然室息創新的思路,片面性在思想上絕對化就製造迷信。所以在這種思想認識的中醫裡,思想僵化迷信盛行,尤其是在中國長期封建社會裡,在封建文化專制環境中,在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封建專制淫威統治下,『他說是就是,不是也是;他說不是,就是不是,是也不是』,把顛倒的是非制造的迷信都絕對化僵化了,今天它還束縛著人們的頭腦。所以要研究中醫這個在長期封建社會生長起來的古文化,必須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就是一條否定錯誤認識,擺脫僵化,擺脫教條束縛,通向具體認識的道路;具的說就要實事求是,就是按客觀事物本來面目來認識,要更新觀念,破除舊觀念,要尊重自己的歷史,不能割斷歷史。首創中醫自然療法的陳教授就表現了更新觀念,在全國率先突破禁區,舉起改革發展中醫的旗幟,為創中醫跨世紀輝煌開創了先例,開辟了道路,堅冰已經打破,方向已經指明,要做的是把中醫做為自然療法做為中國的科學,向世界傳播,傳播我中華文明。


[回頁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