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次善男子。言廣修供養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極微塵數佛。一一佛 所。種種菩薩海會圍繞。我以普賢行願力故。起深信解現前知見。悉以上妙諸供養具而為供養。所謂華雲。鬘雲。天音樂 雲。天傘蓋雲。天衣服雲。天種種香。塗香。燒香。末香。如是等雲。一一量如須彌山王。然種種燈。酥燈。油燈。諸香油 燈。一一燈炷如須彌山。一一燈油如大海水。以如是等諸供養具。常為供養。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謂如說修行 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聚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捨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善男子。如前供養 無量功德比法供養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羅分。算分。數分。喻分。優波尼沙陀分。 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諸如來尊重法故。以如說行出生諸佛故。若諸菩薩行法供養。則得成就供養如來。如是修行是真供養 故。此廣大最勝供養。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供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煩惱不可盡故。我此供養亦 無有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復次,為什麼說「復次」?因為前面題目上說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又廣修供養,所以叫復次。普賢菩薩又叫一聲善男 子,言:「善財童子,現在要說廣慘供養的法鬥,你住意聽,什麼叫「廣修」」?「所有盡法界,虛空界」,所有就是包括 一切,包括法界、虛空界。盡法界就是窮盡法界、周遍法界,也就是充倆法界。虛空界也就是周遍虛空界,充滿虛空界。 「十方三世」,十方(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十處所),三世諸佛是過去世諸佛,現在世諸佛 、未來世諸佛。「一切佛剎」,所有佛國。「極微塵中」,佛國裡面,把每一粒微塵再分成七份,為鄰虛塵,在這極微塵 中,每一粒微塵裡面就有一個世界,每一個世界裡面就有一尊佛在轉法輪,這叫小中現大。微塵雖小,而能包容世界;世界 雖大,不出一粒微塵,這叫大中現小,所謂「於一毫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裡轉大法輪」,在二毫毛上的梢上,現出一個佛 國,在微塵裡也可現出佛國,所以小中現大,大不礙小;大中現小,小也不礙大,大小互用,圓融無礙;小也就是大,大也 就是小,這種境界是重重無盡的境界,也就是光光相照,互相輝映的境界。一一各有一切世界,在每一粒微塵裡面,又有很 多很多無量無邊的世界,每一個世界裡,又有極微塵數,那麼多佛。「一一佛所」,每一個佛所。「種種海會菩薩圍繞」, 種種就是不同的,有說金剛經,就有金剛經海會菩薩圍繞。說法華經,就有法華經海會上的菩薩圍繞。說般若經,就有般若 經海會上的菩薩圍繞。說阿含經,就有阿含會上菩薩圍繞。說方等經,就有方等會上的菩薩圍繞。說華嚴經,有華嚴經會上 的菩薩圍繞。說楞嚴經,有楞嚴會上的菩薩圍繞。「我以普賢行願力故」,我以普遍修行這種願力的緣故,生出一種深信明 瞭之心。佛法如大海,有信心,才可到大海去;沒有信心,不可以到大海去,所以說:「佛法如大海,唯信能入。」現前一 念的知見,一念的智慧,完全以最上的一切供養,來供養諸佛菩薩。所謂「上妙供養」是什麼?就是無量無邊的花堆積如 雲,又有鬘雲(用花或綢緞所作的莊嚴花鬘幢旛之類),又有在天上作音樂的雲,音樂也是一種供養,所以玉帝有乾闥婆來 作音樂,又有緊那羅以音樂來供養佛。天傘蓋雲(燒香後,在虛空裡凝結成香雲蓋,好像一把傘似的來引照眾生。這是天傘 蓋,在楞嚴咒裡,有大白傘蓋,你一誦這咒時,虛空裡就有一個大白傘蓋,在空中照著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就沒有災害和災 難。也不會有地震和天災,所有災難都會沒有)。天衣服雲(天人的衣服是最輕妙的,猶如現在尼龍的衣服,非常輕又美 麗)。天上有種種香氣,如念大悲咒,念得誠心,就會有一股香氣,這不是人間燒的檀香等種種香,人間無法聞到這種香 氣,但要誠心,如不誠心就會沒有。你一念咒,一切鬼神用香來供養你,所以你覺得有這種香氣。塗香(擦在身上的香,供 佛用的)。燒香(燃燒的香)、末香(香末),如是等種種雲,數量如須彌山那麼多,你說這是不是大供養?

須彌是梵語,譯為妙高,言其有不可思議的高。須彌山周圍有七重香水海,香水海以外,有四大部洲:東勝神洲、南瞻 部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須彌山有八萬四千由旬高,日月僅在須彌山半腰,四王天也在須彌半山,所說的供養品有須彌 山之高,這豈不是不可思議?燃種種燈,是點起各種燈。佛前點燈供養,眼目會明亮,這是供佛所得的福報。為什麼你眼目 不明亮?是你沒有在佛前供養燈。種種燈有酥油燈(用牛奶做的)、油燈,和香油燈等。密宗裡有一種伏魔法,是密宗金剛 上師在唸咒,前面點一堆火,或倒一點酥油,或用普通的油去燒,或者拿衣服去燒,無論什麼東西,都拿去燒了供佛,這種 供養越值錢的,越有功德,尤其是拿金子去燒,這種功德更大,功德大小,不是說:「你燒黃金,功德就大;你燒一塊泥 巴,功德就小。」這完全在乎你的誠心,你以真誠的心,拿出最貴重的東西去供養佛,這現出你有真心,有真心就有功德, 並不一定要燒黃金才有功德。那燒油燈究竟有什麼好處呢?一燒就沒有了,這也是試驗你有沒有真心,如有真正的布施心, 燒什麼都可以,要真有捨心,所謂功德就是這種捨心。一一燈柱,也像須彌山那麼高廣。一一燈油,如大海水那麼多。這種 供養,誰能供養得起?華嚴經云:「法界量,法界性,只要有真心供養,這個量就等於須彌山,就等於大海水。並不一定用 大海水那般多油來點燈,若量能大,心能真,則量等沙界,像恆河沙數,無窮無盡。」像以上所說的種種供養,具足這麼多 數量的供養,常常作為供養。

以前有個很窮的人,買了一斤油,到金山寺(江蘇鎮江)去供養,佛前點燈。金山寺的方丈是位明眼人,已開了五眼, 他告訴知客:「明天把正殿門打開,有位大護法來供養,並請他與方丈一起吃齋。」翌日,他果然來到,同時也來了個很有 錢的人,有錢人看見一切,第二天便買一千斤油來供養。但方丈卻告訴知客:「打開正殿側門,並請那富人往客堂吃齋。」 知客大感不解,乃請教方丈。方丈說:「那個窮人所買的一斤油,是他全部的財產,獻出來供養。而那位富人,不用說買一 千斤油,就是買一萬斤也是很平常,因這是他很小一部份的財產而已。」由此可知,供佛是不論多少,最重要是要有誠心, 你心真誠到極處,就有功德。須彌山王並不是真像須彌山,是指你發心大如須彌山,否則發心小,功德也就小。

善男子,在一切供養中,給人講經說法的供養是最大的。梵網經說:「你給人講經說法,每天要是吃三兩黃金的食物, 也不為過。」言其你可以接受以三兩黃金價值所買的東西,但也不要以為一天可受三兩金子,我吃了都可以受得了,不可以 有這種自滿心。在金剛經說:「你若以七寶布施三千大千世界,也不如給人講四句偈的功德大。」所以在諸供養中,以法供 養為最大。「如說修行供養」,譬如:有人聽說布施波羅蜜,便修布施。有人聽說持戒波羅蜜,便修持戒波羅蜜。聽到說忍 辱波羅蜜,他便修忍辱行,不發脾氣。真明白佛法的人修忍辱行,是無人、無我、無眾生、無壽者。有人聽講精進波羅蜜, 便晝夜六時恆精進,常常依法修行。聽到襌定波羅蜜,四禪八定生出無量諸功德,得到種種解脫,他就依照襌定波羅蜜去修 行。聽見般若波羅蜜,便修般若波羅蜜,不生愚癡的想法。聽到四諦苦集滅道,知苦斷集,慕滅修道,就依四諦法修行。聽 到十二因緣,便依照十二因緣法修行。聽說四無量心,慈悲喜捨,便依照四無量心修行。總之,聽見什麼法門,就實行什麼 法門,這叫「如說修行供養」。

談到如說修行供養,諸供養中,法供養最。釋迦牟尼佛在因地時,為求法以半句偈而捨性命,有一天聽見羅剎鬼說: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釋迦牟尼佛說:「你說的是佛法,只僅是半句,還有下半句呢?」羅剎鬼說:「不錯,我說的是 佛法,不過我太餓了,我先要找一個人吃,吃飽了,才可以說法。」釋迦牟尼佛便說:「你先說完了法,再吃我,可不可 以?」羅剎鬼說:「你可以讓我吃嗎?」釋迦牟尼佛說:「可以,但是你先要把法說完了,我明白了法,你就是把我吃了, 我也願意。」羅剎鬼說:「可以!生滅滅已,寂滅為樂。」說完之後,對釋迦牟尼佛說:「現在我可以吃你了吧!我已把法 說完了。」釋迦牟尼說:「等一等,我再給你吃。」羅剎鬼說:「你是不是後悔了?想要不算數了?你已答應我的,想不算 了?」釋迦牟尼佛說:「不是,因為你所說的四句偈是佛法,一般人都沒有聽過佛法,我現在用刀把這四句偈刻到樹上,然 後你再吃我。」羅剎鬼說:「可以!」於是釋迦牟尼佛就用刀把四句偈刻在樹上,一想這樹木不堅固,這羅剎鬼又要吃他, 他說:「你再等一等,我想令一般人都知道佛法,我把這四句偈頌刻在石頭上,然後再吃我也不遲,我不是為我自己,我想 令一切眾生都明白佛法。」羅剎鬼說:「可以!你就開始工作,不要拖延時間。」於是釋迦牟尼佛,又把這四句偈刻在石頭 上,刻好了,就請羅剎鬼來吃他。羅剎鬼說:「你真要給我吃呀!」釋迦牟尼佛說:「當然,我不會打妄語,請你現在來吃 吧!」維剎鬼說:「你真是個修道人,好了,我現在已知道你是真修行了,再見了!」說完了話,羅剎鬼騰空而去,原來是 觀世音菩薩現身來試驗他。所以修道一定要有真心,不為自己,就是有鬼要吃自己,都為法忘軀,為法可以把自己的生命做 布施,所以說「諸供養中,法供養最。」

「利益眾生供養」:行菩薩道的人,為眾生說法,來利益眾生,就是「利益眾生供養」。視一切眾生猶如自己子女一 樣,沒有分別,慈悲攝受一切眾生,便叫「攝受眾生供養」。行菩薩道的人,要發願代替眾生受苦,常常在佛前發願,求所 有刀兵、水、火、瘟疫流行,種種災劫要免除,眾生所應受的苦,令他一個人受;而個人所受的苦,不要加在眾生身上,這 叫「代眾生苦供養」。菩薩勤修自己的善根,也勸化一切眾生勤修善根,這叫「勤修善根供養」。菩薩所修的業是六度萬 行,若常修六度萬行,行菩薩道,就是「不捨菩薩道業供養」。常常發菩提心,時時刻刻不離開菩提心,凡是對眾生有利益 的事皆要去做,不僅自己不離菩提心,也勸化眾生,常常不離菩提心,常常發覺道的心,就是「不離菩提心供養」。

普賢菩薩又說:「善男子,像以上所說的供養,功德是無量無邊的,可是要比起法供養的話,只有一念的功德,一百分 也不及法供養之一分。乃至一千分也不及法供養之一分,乃至百千萬億分,不可思議分,用算來算分,用數來數分,用喻來 喻分,有微塵那麼多的數量,也不及法供養的一分。為什麼法供養的功德這麼大呢?因為一切諸佛如來,都尊重佛法的緣 故。如果沒有佛法,則無人成佛。想要成佛,必須學佛法,所謂「法賴僧傳」,必須向出家人學佛法。以法供養諸佛如來, 和供養眾生,這種功德是不可思議的,無法說出它有多麼好。依照佛法所說的去修行,就能有眾生成佛。若是諸菩薩修行法 供養,這位菩薩一方面是供養如來,一方面令他自己也成就如來。像這樣去修行,才是真正的供養。法供養也是廣大供養, 也是最勝的供養。乃至虛空界沒有了,眾生也沒有了,眾生業障也沒有了,眾生煩惱也沒有了,我的供養才會窮盡。而虛空 界乃至眾生界,眾生業障界,眾生煩惱界,永遠都不會窮盡,所以我發廣修供養的願,也沒有窮盡,念念相續,而不間斷。 身口意業供養,沒有疲厭的時候。

所謂「面上無瞋供養具」,面上如果沒有發脾氣的相貌,這就是具足供養。「口裡無瞋吐妙香」,口裡若不說惡,就等 於發出微妙的香氣一樣。「意裡無瞋是珍寶」,意念裡也沒有瞋,就是供養。「無癡無貪供養香」,沒有癡心和貪心,就是 具足供養。

復次善男子。言懺除業障者。菩薩自念。我於過去無始劫中。由貪瞋癡。發身口意。作諸惡業無量無邊。若此惡業有體 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淨三業。遍淤法界極微塵剎。一切諸佛菩薩眾前。誠心懺悔。後不復造。恆住淨戒一 切功德。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懺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眾生煩惱不可盡故。我此懺悔無有窮 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普賢菩薩說:「善男子,所謂懺悔業障,懺是懺其前愆,以前所造的罪業要懺除;悔是悔其後過,不再重犯。佛教裡的 拜懺是用至誠懇切的心,在佛前精進拜佛悔過,不可馬虎,才能有功效。」智者大師對著西方,拜楞嚴經名字,足足拜了十 八年,還沒有見到此經。現在的人不要說拜十八年,拜十八個月,看沒有成效就會停止了。智者大師一生拜法華經,抄寫藏 經許多次,所造佛像共有八萬尊之多。他出生時,其母見五彩祥光到他家去,後生智者大師。智者大師十九歲時,聽一位法 師講普門品,一聽就記住了,好像他前生已念過。等到他去見南嶽懷思大師,大師對他說:「你來了,還記得以前我們在靈 山法會一起聽法華經嗎?現在因緣成熟了,我們又在此會遇。」於是南嶽大師教他安樂行品,又教他讀誦法華經、拜法華 經。當他拜到藥王菩薩本事品時,就開悟了。於是將此開悟境界告之南嶽大師:「我為什麼念到「是名真精進,是名真法供 養」時,我見到釋迦牟尼佛還在靈山講法華經,這是什麼道理?」南嶽大師印證他說:「唯有你才能得到此微妙的境界,亦 唯有我才能認識此境界。你現在證得的是法華三昧的前方便——一旋陀羅尼。」經此印證之後,智者大師得到智慧辯才無 礙,任何法師亦無能與他辯論而勝過他。智者大師大開圓覺後,更加用功修行法華經。在他圓寂時,他叫侍者讀誦一遍法華 經,聽完後用香湯漱口,說了偈頌,便坐而圓寂。智者大師所住的五台山,本來有很多打漁的人,以後智者大師將山買過 來,三百哩之內無人打漁,亦無人殺生,附近的人皆皈依他,所以智者大師有不可思議的境界,他修行的法門是拜懺。

所說「懺悔業障者」:菩薩自念:「我在過去無始劫來,由於貪心、瞋心、癡心,而發生身業、意業、口業,所作出的 種種惡業,沒有數量,也沒有邊際,假設惡業有形體相貌,就是遍滿虛空,也容納不了。我現在全以清淨的三業,不造身 業,不造意業,不造口業;身口意三業清淨,遍於法界極微塵數那麼多的剎土。我在這麼多的國土,一切諸佛菩薩的面前, 誠心誠意的懺悔,再也不造罪業,常常住於淨戒上,守持戒相一切功德,和所有修行的功德。像這樣子虛空沒有了,眾生沒 有了,眾生業沒有了,乃至眾生煩惱也沒有了,我的懺悔願力才沒有。但是虛空不會沒有,眾生不會沒有,眾生業不會沒 有,眾生煩惱也不會沒有,那我懺悔的願力也不會沒有的,念念相續,接連不斷,身語意三業沒有疲倦厭煩的時候。不會說 拜懺,拜得累了。菩薩是越拜佛,越有精神;越懺悔,越歡喜,這大是真正的懺悔。發懺悔心都是菩薩,凡夫沒有善根,就 不會懺悔。

復次善男子。言隨喜功德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如來。從初發心。為一切智。勤修福 聚。不惜身命。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一一劫中。捨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頭目手足。如是一切難行苦行。 圓滿種種波羅蜜門。證入種種菩薩智地。成就諸佛無上菩提。及般涅槃。分布舍利。所有善根。我皆隨喜。及彼十方一切世 界。六趣四生。一切種類所有功德。乃至一塵。我旨隨喜。十方三世一切聲聞。及辟支佛。有學無學所有功德。我皆隨喜。 一切菩薩所修無量難行苦行。志求無上正等菩提。廣大功德。我皆隨喜。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 盡。我此隨喜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隨喜功德有四種:有ヾ隨而不言。ゝ喜而不隨。ゞ亦隨亦喜。々不隨不喜。隨而不喜,是出於勉強。譬如有些和尚因政抬 而焚身,捨身是捨了,但不是出於歡喜,而是有一種瞋恨鬥爭之心。這叫隨而不喜。

喜而不隨,是歡喜,但不去作功德。亦隨亦喜,是既跟隨去作功德,而又歡喜。不隨不喜,是根本不去作,也不歡喜。 有此四種分別。功是所立的功,德是所作的德行。功是顯著的,德是秘密的。功是人人能看得見,德是有的時候看不見的。 普賢菩薩又對善財童子說:「我再說一遍,所謂隨喜功德這個願,所有盡虛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佛的國土,極微塵 那麼多數的諸佛如來,從最初發菩提心,修一切智慧,精進而不懶惰的修福修慧。」福是從多方面修成的,所謂「毋以善小 而不為」,因為大功德是由小功德積成,「毋以惡小而為之」,不要以為說個小小妄語,不算一回事,小妾語打多了,就成 了大妄語,也不要以為殺一隻螞蟻是小事,不要緊,殺人是從殺螞蟻開始,微細地方也要留意,注意那些小功德,福就聚積 在一起,泰山是由一粒一粒微塵造成的,福也是如此。諸佛如來為教化眾生,犧牲生命來救助眾生。好像釋迦牟尼佛割肉餵 鷹。鷹追一隻雀,追到修行人那裡,雀知道修行人有慈悲心,雀就飛到腋下躲避,釋迦牟尼佛就保護小雀,鷹就說話:「你 保護雀,令牠活了,那我就要死了,我沒有肉吃就會餓死,你救牠不救我,是不平等、不慈悲,如果你不能救我,就不要救 牠。」釋迦牟尼佛說:「那我把我的肉給你吃。」於是把身上的肉割下一塊給鷹吃,鷹吃了後,說:「還沒吃飽,再來一 塊。」於是又割下一塊給鷹吃,鷹把他身上的肉都吃了,還不飽,這時釋迦牟尼佛說:「你把我的肉都吃了,還沒飽,那你 可以把我的骨頭都吃了,你看那裡還可以吃,你就吃吧!」鷹說:「你真是個修道人,將來一定成佛。」說完後,飛到天 空,原來是天人試驗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為教化眾生,施捨生命,不知有多少次。所以說,盡大地沒有一粒微塵那樣多 的地方,不是過去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捨生命的地方。釋迦牟尼佛在過去生中,曾經發願布施一千個身體來救度眾生。我們 現在能不能發這麼大的願,捨出我們的生命來教化眾生呢?若能,則是隨喜;若不能,則是喜而不隨。你認為過去的佛很值 得欽佩,但你自己捨不得生命,這叫喜而不隨。你若也能發願捨身救度眾生,可是也要真正解決眾生的生死問題,或者能救 他的法身慧命才可以,不要很愚癡的捨生命,這叫亦隨亦喜。若是認為捨生命太難做不到,也不贊成此法,這叫不隨不喜。 你若去作,但出於勉強,是為了環境、名譽,或利益等關係而捨身,如有的國家,一些和尚為政治焚身,但不歡喜有瞋恨鬥 爭的心,這叫隨而不喜。

布施生命,生生世世都作這種布施,不知道經過多少大劫那麼多佛的國土,極微塵數那麼多的劫,在每一個劫中,自己 所作這種布施說也說不盡,講也講不完那麼多的佛剎極微塵數,經微塵數那麼多次,施捨自己的頭、目、手、足、腦、髓來 做布施,行這種人所作不到的苦行。好像現在有人發心說:「我死之後,把眼睛布施出來。」有的人把心布施出來,表面看 來是人,其實這都是佛菩薩發願來的。現在世上也能看到佛菩薩的偉大精神。諸佛菩薩修的難行苦行,並不是少吃一點飯, 而是布施生命給一切眾生來救度一切眾生,修圓滿種種到彼岸的法門,修六度波羅蜜門,以及其他萬行,得到菩薩種種的智 慧,將來一定會成佛,成就無上菩提,得到佛果。又得到涅槃的樂果,即是大滅度,又分布所燒出來的舍利(這是修戒定慧 和種種行門的成果),所有善根我皆隨喜。一切諸佛布施頭目腦髓之功德,我都隨喜。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天、人、 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六趣;胎、卵、濕、化——四生),一切種類眾生所作的所有功德,乃至一粒微塵那麼小的 功德,我都歡喜學習他們種種的功德。十方三世一切聲聞乘眾生,和辟支佛乘眾生(緣覺),證到初果、二果、三果酌有學 位,和四果阿羅漢的無學位,所有的功德,我也隨著他們去作。一切所有菩薩所修無量難行的苦行,他們的志向是求無上正 等正覺果位,菩薩所有的功德是廣大的,我皆隨喜。像這樣至虛空界沒有了,眾生界沒有了,眾生業沒有了,眾生煩惱也沒 有了,可是我隨喜的願是沒有窮盡的時候,念念而不間斷,總是相續發這種大願,身口意三業也發此願,沒有厭煩疲倦的時 候,我永遠都發此願,沒有懶惰心,更精進匪懈,愈難作愈要去作。

復次善男子。言請轉法輪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廣 大佛剎。一一剎中。念念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諸佛成等正覺。一切菩薩海會圍繞。而我悉以身口意業。種種方 便。殷勤勸請轉妙法輪。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常勸請一切諸佛轉正法輪。無有窮盡。念念 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我再說一說請轉法輪的道理。善男子!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國土中,極微塵數那麼多的國土,在每一粒 微塵中又有不可說不可說那麼多佛剎,每一佛國土裡,念念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諸佛,在那兒成佛,所有像大 海那麼多的菩薩,在那裡圍繞著佛。而我以身口意業,用種種方便語言,殷勤誠懇,勇猛精進地勸請十方諸佛、大菩薩、聲 聞、緣覺等轉大法輪,轉最妙的法輪。我這個殷勤勸請轉妙法輪的願力,乃至虛空沒有了,眾生沒有了,眾生業障沒有了, 眾生煩惱也都可以沒有了,然而我常常勸請一切諸佛轉正法輪這個願力,永遠都不會窮盡的,念念相續,接接連連永不間 斷,我的身口意三業也是永遠不會疲厭的,不會認為這個事情太麻煩,而不願去做。

復次善男子。言請佛住世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如來。將欲示現般涅槃者。及諸菩薩 聲聞緣覺。有學無學。乃至一切諸善知識。我悉勸請莫入涅槃。經於一切佛剎極微塵數劫。為欲利樂一切眾生。如是虛空界 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勸請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我再給你說一說,善男子!請佛住世的道理。所謂常住在世這個願力,所有充滿法界,充滿虛空界,充滿十方三世一切 佛的國土,極微塵數那麼多諸佛如來,化緣完了之後,都示現入涅槃。在他們將要示現入涅槃的時候,我一定勸請他們不要 入涅槃,而常住在世,教化眾生。我不僅勸請諸佛常住在世,乃至於一切菩薩、聲聞乘、緣覺乘證初果、二果、三果的有學 位,四果的無學位,一切諸善知識,及講經說法的法師,我皆用願力勸請他們不要入涅槃,至所有一切佛的剎土極微塵數那 麼多的劫。因為我願意諸佛菩薩、聲聞、緣覺,以及一切善知識常住在世,利益一切眾生。虛空界本來不可能沒有的,假如 它可以沒有,眾生界本來不可能沒有的,假如它可以沒有,眾生的煩惱也本來不會沒有的,假設它也可以沒有,眾生業本來 不會沒有的,假設它也可以沒有,而我勸請諸佛菩薩、聲聞緣覺,以及善知識,常住在世的願力,是永遠不會窮盡的,念念 相續,永遠不會間斷,身語意業也沒有厭倦。

復次善男子。言常隨佛學者。如此娑婆世界毗盧遮那如來。從初發心。精進不退。以不可說不可說身命而為布施。剝皮 為紙。析骨為筆。刺血為墨。書寫經典。積如須彌。為重法故。不惜身命。何況王位。城邑。聚落。宮殿園林。一切所有。 及餘種種難行苦行。乃至樹下成大菩提。示種種神通。起種種變化。現種種佛身。處種種眾會。或處一切諸大菩薩眾會道 場。或處聲聞及辟支佛眾會道場。或處轉輪聖王小王眷屬眾會道場。或處剎利及婆羅門長者居士眾會道場。乃至或處天龍八 部。入非入等眾會道場。處於如是種種眾會。以圓滿音如大雷震。隨其樂欲。成熟眾生。乃至示現入於涅槃。如是一切。我 皆隨學。如今世尊毗虛遮那。如是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所有塵中一切如來。皆亦如是。於念念中。我皆隨 學。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隨學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普賢菩薩又向善財童子說:所謂常隨佛學這個願,好像這個娑婆世界,娑婆是梵語,譯為「堪忍」,意謂這個世界是苦 的,而一切眾生堪能忍受。何以言之是苦呢?這個世界一切法都是染污法,不清淨的,故非常痛苦;縱是樂,都是苦的因, 沒有真正的快樂,所以叫堪忍。如穿新衣服是快樂,但被塵埃染污就生煩惱。又人最歡喜的是發財,可是財發得再多,死時 亦帶不去。在生時,即使一分錢也算得清清楚楚,沒有得到錢時,就想法子去得,沒有得到,心裡貪求是苦,已得到了,又 怕失去,這都是苦,可是你不覺得苦。患得患失,怕得不到,死時一分錢也帶不走,你說這是苦?或是樂呢?這兩樣東西, 是世界上人人所歡喜的。一切樂,皆是苦的因,不過你尚未覺悟到,故此世界叫「堪忍」。在這個堪忍世界裡,毗盧遮那佛 如來,毗盧遮那是梵語,譯為「清淨」,即是釋迦牟尼佛的法身,從初發心見到古釋迦,那時他是陶師。見到古釋迦後就發 願。即時精進修行,用不可說不可說那麼多數量的身命,而為布施,做種種布施,如釋迦牟尼佛見到然燈佛時,他就以身做 布施,然燈佛由對面而來時,他看道路上有水,他看老比丘來時,他自己就躺在有水的地方,請老比丘走過去,這是以身布 施,用自己身體來幫助其他的人,在一般的人來看,就是太愚癡了,用一塊板子,或木頭就好了,何必自己躺在水裡,讓老 比丘走過去呢?不錯,這是聰明,釋迦牟尼佛當時想不出來這個好辦法,可是如果他想起這個好辦法,然燈佛也不一定給他 授記,因為他有所顧慮,還有一個身體,他躺在水裡正是「無我相」的表現,來幫助利益眾生,所以他行這種菩薩道,不管 自己身在水裡或泥裡,幫助老比丘過路,而且還有些地方身體沒有蓋住,就用頭髮蓋上,然燈佛就給釋迦牟尼授記:「汝於 來世,當得做佛,號釋迦牟尼。」釋迦牟尼佛無量劫以來,都是以身命做布施,生生世世都是如此,所以行菩薩道非常圓 滿。

毗盧遮那佛是清淨法身佛,遍滿一切處,這才是佛的法身。法身是無在無不在,沒有一個地方他不在,也沒有一個地方 他在。為什麼說沒有一個地方不在?為什麼我們看不見呢?看不見,是否就不在?不是!我們看見,看不見,他都在,皆遍 滿一切處,所以說無在無不在,充滿法界。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佛的法身,他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什麼地方 都存在。釋迦牟尼佛為行菩薩道,為求無上佛道,以這個身命作布施,剝自己身上的皮當紙用,剖開自己的骨頭做為筆用, 用自己的血作為墨來寫經典,堆積起來有須彌山那般高。為尊重佛法的緣故,所以不愛惜自己的身命,何況王位?釋迦牟尼 佛以國王的地位,出家修行,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但能一概捨棄,而出家修道,捨棄他的國城妻子、聚落、寶貴的宮殿園 林,和一切所有,而修種種難行苦行,難行能行,難忍能忍,以國王的地位出家,而修種種苦行,是一般人不容易作到的。

「乃至樹下」,「乃至」是稍略,中間經過很多階段,如是雪山打坐六年,然後到菩提樹下成大菩提。釋迦牟尼佛,當 初他父母派五個人跟他修道,來護法,但五人間有三個人受不了苦,跑到鹿野苑去修道。剩下二人,以後釋迦牟尼佛一天只 吃一麻一麥,瘦得骨瘦如柴,這時有牧羊女用牛奶煮粥,來送給佛吃,佛就接受牧羊女的供養,他們二人一看,他們想: 「太子以前受苦還可修道,現在居然受牧羊女的牛奶,這回不能修道了。」於是棄佛而去,認為佛不能受苦,所以也不和他 一起修道,也跑到鹿野苑去,五個人都跑了,釋迦牟尼佛一個人在雪山,也要搬家了,一搬就搬到菩提樹下。菩提樹非常 大,樹能遮覆方圓三里之內,釋迦牟尼佛一看:「這是個好地方,我來坐在菩提樹下修道,如果我不成道業,就不起座。」 於是結跏趺坐,吉祥童子也送來吉祥草,釋迦牟尼佛就坐在吉祥草上修道,坐了四十九天,看見東方明星,豁然開悟,夜睹 明星而悟道,所以三嘆奇哉:「奇哉!奇哉!奇故!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堪做佛,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為什麼眾 生不能成佛?就是因為有妄想,有執著,所以不能成佛。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悟道,成大菩提,顯出種種神 通妙用,出生不可思議境界的種種變化,現出種種佛身——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圓滿報身盧舍那佛、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 佛,如是現種種佛身,乃至現十方成佛的佛身。在種種法會中,為眾生說法,或為諸大菩薩說法,或為聲聞及辟支佛二乘眾 生講經說法,或為轉輪聖王,小國王眷屬,共一眾會道場。什麼叫轉輪聖王?輪王有金輪王、銀輪王、銅輪王、鐵輪王。金 輪王統理一四大下,有七種輪寶,是ヾ輪寶:坐在輪寶上比火箭還快,在一個時辰之內,可遊遍一四天下,做種種事情,輪 寶是一個飛輪,無論陸、海、空都可去,甚至火裡都可去。ゝ象寶:白象寶,輪王騎上這個象也跑得很快。ゞ紺馬寶:碧綠 色的馬,這個馬是個聾馬,可在陸地、水裡走,跑得快,也可到空中去,非常妙。々如意珠寶:又叫神珠實,有一種神通變 化,遂心如意,想什麼有什麼,要什麼就來什麼。ぁ玉女寶:輪王何時喜歡女人,就有玉女陪伴他。あ主藏臣寶:無論到什 麼地方,想要用金子,只要往地上一柱,地上就有金子。要用什麼珠寶,把地打開就是珠寶,遂心如意。ぃ主兵寶:他不需 要訓練兵,只要在兵寶裡一叫,要多少兵,就有多少兵。這七種寶。輪王又有一千個兒子,每個兒子都是勇猛善戰,非常英 勇。小國王就是輪王以下的小國王及眷屬。

或為剎帝利(印度貴族),修清淨行的婆羅門、長者、居士,共同眾會道場,或和天龍八部、鬼神、人非人等眾會道 場。他成佛後,在以上所說種種眾會道場,以佛的圓滿聲音說法,好像虛空大雷鳴那般響亮,隨眾生所歡喜,沒有種善根 的,令其種善根,已種善根的令其增長,已增長的令其成熟,已成熟的令其得到解脫,乃至於一生之事,最後入涅槃,得到 涅槃四德(常樂我淨)。佛所修一切難行苦行,一切說法的道場,我皆隨學這些行門修行。如今世尊毗盧遮那佛,遍滿一切 處的清淨法身佛,以如前所行種種行門,種種眾會道場,如是盡法界遍虛空,十方三世一切佛剎土,每一佛剎微塵中一切如 來,我都是隨喜隨學。在每一念中,我都隨學諸佛這些行門。縱使虛空界沒有了,眾生界也空了,眾生業也空了,眾生煩惱 也空了,我這個常隨佛學的願,是沒有窮盡的,念念相續不斷,身口意業,永遠沒有疲倦厭煩。沒有疲倦、懶惰,對法生疲 倦之心。

1 2 3 4 5 6 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