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薩明白這個道理,就依理發願——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發先度人成佛之願,所以名為大願。又是本昔所發之 願,故名「本願」——其本願在本經中,有四處說明。一切菩薩,皆有本願:例如文殊發願,令一切眾生得大智慧,發菩提 心,此是文殊本昔之願;普賢發願,令一切菩薩修萬行、趨萬德,此是普賢菩薩本昔之願;觀音菩薩尋聲救苦,現身說法, 此是觀音菩薩本願。不但菩薩有本昔之願,即釋迦如來在法華經中,亦顯露其本昔之願。方便品云:『舍利弗當知,我本立 誓願,欲令一切眾,如我等無異。如我昔所願,今者已滿足,化一切眾生,皆令入佛道。』又云:『諸佛本誓願,我所行佛 道,普欲令眾生,亦同得此道。』如是本願二字,的確是諸佛菩薩,在本昔發心時,所發之願也。
地藏菩薩昔日所發之願,從願起行,由行得力;得神力時,就能度一切眾生——已成佛、當成佛、未成佛。則地藏之 願,真實不虛,故名「地藏菩薩本願經」。
地藏菩薩得大神力時,就能將一身分為無量身,一一身度百千萬億人,所謂「化現金容處處分」。佛滅度一千五百年, 菩薩降跡新羅國王家,姓金,號喬覺。在我國唐朝高宗永徽四年,金喬覺廿四歲,祝髮。攜白犬善聽,航海而來,至江南青 陽縣九華山,端坐九子山頭七十五載。至唐開元十六年,七月三十日夜成道,計九十九歲。時有閣老閔公,每齋百僧,必虛 一位,請洞僧足數。洞僧乞一袈裟地,公許之;其衣遍覆九華,遂盡喜捨。其子求出家,即道明和尚。公後亦離塵脫白,反 而禮其子為師,故菩薩像,左道明,右閔公。菩薩端坐九華七十五載,深入禪定。禪定是神力之根本,大士獨居修禪時,九 華山誌曾有大士送童子下山詩一首:『空門寂寞汝思家,禮別雲房下九華,愛向竹欄騎竹馬,懶於金地聚金沙。瓶添澗底休 拈月,缽洗池中擺弄花,好去不須頻下淚,老僧相伴有煙霞。』
九華昔叫九子山,因李白贈青陽韋仲堪詩而得名。詩曰:『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 「經」是通題,通一切經故。經之一字,在中國解釋,有訓常,三世不易故;訓法,十方同尊故;訓貫,貫串一切法 故;訓攝,攝化所度機故。
又依我國聖賢之典曰「經」,因此佛經也名經;多加一契字,謂如來所說之法,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如來說 法,應機設教,不深不淺,故能契理,又能契機。法華經方便品云:『舍利弗,如來能種種分別,巧說諸法,言辭柔軟,悅 可眾心。』據此文,則如來能將不可思議之妙法,以方便智而演說之。故能契理,又契機。
印度「經」之一字,梵語修多羅,含五義不翻。一、湧泉,義味無盡。故凡誦經者,至心誦一次,可能領會一義;無量 次,則解無量,義矣。二、出生,能生妙善故。凡誦經者,不久依仗經力,化剛為柔、變愚成智、罪滅福生,成就種種善 法。三、繩墨,楷定邪正故。修行邪正以經語為準則。金剛經云『有四相,即非菩薩;無四相,乃名菩薩』。四、顯示,能 示正理故。誦經相應,固地一聲,便得法悟道。如六祖聞金剛經,大徹大悟。五、結鬘,貫串諸法,莊嚴法身故。
次釋人題: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是人題。
經是西國文,須人翻譯。最初翻譯是漢朝竺蘭、摩騰二位高僧,翻四十二章經。其次,鳩摩羅什翻金剛、法華、維摩等 經。迄唐朝,「實叉難陀」翻八十華嚴,及此部地藏經。「實叉難陀」是我國唐朝時,于闐國人。于闐是北印度國,此云地 乳。因國王無子,禱毗沙門像,剖額得嬰兒;因不飲人乳,神像前,地隆起如乳狀,神童飲吮,長大為王,故以此立國名。 「三藏」是經、律、論。「經」詮定學、「律」詮戒學、「論」詮慧學。戒、定、慧三無漏學,是出苦海之津梁,超凡 入聖之良藥。所以佛弟子,先持戒,令身口清淨;次修定,而動惑;後修慧,而拔惑。斷惑證真,則入聖域矣。
所以出家人必通三藏,以三藏之法為自師,亦為人師,名三藏法師。而號「沙門」者,乃實叉自謙。沙門是梵語,此云 「勤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又云「息心」。四十二章經云:『辭親出家,識心達本,解無為法,名曰 沙門。』「實叉難陀」是譯者之名,此云學喜。論語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此尊者勤學三藏,法喜現前,故名學 喜。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這是品題。
地藏經三卷,十三品。大意如下:第一天宮神通品,與第二分身集會品,此二品明地藏乃能化之主。大士分身無量,深 入泥犁,以孝行化,令出三途,生人天之幽冥教主也。第三眾生業緣品、第四眾生業感品、第五地獄名號品,此三品明地藏 所化之機——即不孝雙親、不敬三寶、造業受苦者。第六如來讚歎品、第七利益存亡品、第八閻羅王讚歎品,此三品明度生 之緣——即燒香、誦經、造幡、造像,種種善緣也。第九稱佛名品、第十校量功德品、十一地神護法品、十二見聞利益品、 十三囑累人天品,此五品明成佛之因——即令人至誠念佛、布施財法、度盡眾生之菩提正因也。若明乎此則全經大旨洞然。
「忉利」是六欲第二重天,此云三十三,在須彌山頂。四埵各有八天,中央善見天,是帝釋所居;帝釋是天王,餘三十 二天是天子所居,合稱三十三天。如來出世,佛母七日歿,生此天。佛將滅度,故昇天為母說法,以報母恩。佛在忉利天的 天宮裡現大神通,召集會眾,故名「天宮神通品」。「神通」二字,在中國易經有云:『陰陽不測之謂神,寂而不動,感而 遂通。』纓絡經云:『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慧,徹照無礙,故名神通。』予謂六根清淨皆得神通:眼根清淨,天眼 通;耳根清淨,天耳通;身根清淨,神足通;意根清淨,有宿命通及他心通;若煩惱漏盡,即了生死,成就漏盡通。 佛以神通現種種身,具一切智,說種種法。如來有不可思議的神通,今佛在忉利天放無量光明雲,乃佛神通之一也。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忉利天。為母說法。
今釋經文。諸經首皆具六種成就,證明是佛所說,又名證信序。第一信成就、二聞成就、三時成就、四說法主成就、五 處所成就、第六眾成就,六事成就,方能說法。
第一信成就。不信何用聞,我們學佛,第一條件就是信。信仰三寶,絕對信,信之極點,證入三寶之體。三寶不從他 得,佛寶者,汝之性也;法寶者,汝之智也;僧寶者,汝之行也。所以大智度論云:『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唯智能度。』
金剛經云:『信心清淨,即生實相。』實相者,三寶之別名。信則萬法現前,故一切經,從信而入。儒家則云:『不誠無 物。』「如是」二字,是『信成就』;信則言「是法如是」。故信是第一成就。
第二聞成就。如是之法,我從佛聞。佛法雖大,或見色明心,或聞聲悟道——如來在世說法,弟子聞聲悟道。金剛經 云:『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此是聞法直下承當,從聞信入,故云『聞成就』。否 則成就個什麼?
第三時成就。欲知佛性義,當觀時節因緣,時節若至,其理自彰。吾人修行,善根成熟,悟果自來。普門品觀音三十二 應身,因善根成熟,乃現身為說法;若不成熟,雖說法亦不悟。今「一時」者,眾生善根成熟之日,即是如來說法之時。法 王嘉會,說聽事畢,大眾獲法益,故云「一時」。若不獲益,云何云『時成就』。
第四說法主成就。佛為說法主。佛者覺也,無明夢覺,不但生死了不可得,而且佛境界現前;佛境界一一功德,皆能度 眾生了生死,返迷歸悟,與佛相同。所以佛說種種法,能度種種眾生,故云『說法主成就』。
第五處所成就。佛說法必有處所,或者天上,或者人間;在人間說法多,在天上少。尤其是忉利天,佛曾兩次在忉利天 說法:第一、佛初成道講華嚴經,上昇忉利天說十住品。第二、臨滅度時,與弟子俱上天宮,三月安居,為母說法畢——即 說此地藏本願經;以六道群靈,付囑地藏菩薩。在忉利天說此經,即是『處所因緣成就』。
第六聽眾成就。『為母說法』這一句是:佛有三身(法、報、應),法身清淨本具,報身功德修成,應身處處應化。若 化身無而忽有,則不須父母;如應身示現人間,降跡西乾,示同人法,則有生身父母。
阿彌陀佛亦有父母。經云:『阿彌陀未成佛時,其父月上轉輪聖王,其母后殊勝妙顏。』釋迦佛,其父淨飯王,其母摩 耶夫人。佛誕生七日,母后生天。佛成道,人間說法,有緣眾生度盡,但聖母未聞,所以佛昇天為母說法,聖母聞法悟道, 即證須陀洹果。報答母恩,以盡孝順之道,令末法眾生,人人孝順生身父母。梵網經云:『孝順父母師僧三寶。孝順是至道 之法,孝名為戒,亦名制止。』所以如來為母說法,宣揚孝道;儒家亦有『百善孝為先』之說。佛經云:『孝順是至道之 法。』古德云:『在家無孝子,出家無高僧。』又云:『稽首三界主,大孝釋迦尊,累劫報親恩,積因成正覺。』觀此偈, 則釋迦成佛道的正因是孝;因孝順心積德而成正覺。為母說法,眾弟子皆聞,皆增長孝順善根,此是『眾成就』。
爾時。十方無量世界。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及大菩薩摩訶薩。皆來集會。讚歎釋迦牟尼佛。能於五濁惡世。現不 可思議大智慧神通之力。調伏剛強眾生。知苦樂法。各遣侍者。問訊世尊。
此乃隨喜孝順、讚歎五濁度生之文。
十方諸佛與釋迦同體。釋迦孝順,十方孝順;釋迦說法,十方說法。十方諸佛與釋迦牟尼,無有彼此之分;所以十方諸 佛功德相同。佛佛道同,眾生迷而不覺,故有彼此、你我之分。今日釋迦為母說法,十方諸佛來集,隨喜讚歎,同讚釋迦牟 尼佛,在穢土教化剛強難化眾生,演說甚深、希有、難信之法,是為甚難。良以諸佛在淨土成佛,無五濁,容易信此法;在 五濁惡世教化令信,是為甚難。所以為諸佛稱揚讚歎。 五濁者:
(一)見濁。良由諸法乃和合因緣而生,無有諸法自性;眾生不解,妄見諸法,執為實有,便起自他、人我、彼此之 見。有人我見,不能見道,故云見濁。
(二)煩惱濁。因有人我、彼此對立,於中便起是非,而生憎愛、怨親、嫉妒等煩惱,熾然不息,故名煩惱濁。
(三)眾生濁。煩惱內薰,發動身口七支,造取捨、憎愛等業,隨業受報,六道輪迴,故有眾生濁。
(四)命濁。既有輪迴,則有一期受報;壽夭窮通,各各不同等命運,故名命濁。
(五)劫濁。前四濁熾盛,三災競起,眾苦充滿,故名劫濁。
既有五濁覆障,則一實之理難顯,故如來以大神通,現種種身;以大智慧,說種種法;從實施權,以方便力,化其出三 界、離五濁。過五百由旬,到寶所,則人人知三界生死是苦法,出世涅槃是樂法;從此超凡入聖,故云「知苦樂法」。若非 方便力,則五濁難離,剛強難化;所以諸佛讚歎釋迦如來善用方便,以大智慧神通,調伏眾生,知苦樂法。法華經云:『定 慧力莊嚴,以此度眾生。』定慧力者,即不思議神通智慧也。此經在法華經後說,應作如是解。
釋迦牟尼是梵語,此譯能仁、寂默。能作佛事,仁濟眾生;寂然不動,默契真理。用悲、智立名,是娑婆教主。本師釋 迦牟尼佛,是我們的師父,我輩皆依佛學,隨佛出家,故云『本師釋迦牟尼佛』。
諸佛從十方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來,就有不可說不可說這麼多佛。一世界一佛,每佛帶一侍者——是大菩薩,俱來天宮。 所謂『主與伴俱,果與因來』。佛佛遣侍者,問候釋迦世尊:『在娑婆世界廣度眾生,身心安樂否?少病少惱否?眾生易度 否?教化眾生,得無疲勞耶?』 「世尊」是佛之通號,一切佛皆稱世尊——為世出世間所共尊,故名世尊。
是時。如來含笑。放百千萬億大光明雲。
諸佛各遣侍者,問訊世尊,讚歎如來,能於五濁,調伏剛強諸眾生,知苦樂法。如來不居功,故含笑;笑『眾生自悟、 自度,與我何有哉』。一切眾生自性皆含一切功德,能度一切苦厄;所謂病中有藥,而不能自覺。如來亦不過以眾生之覺, 覺眾生之迷;破眾生之迷,顯眾生之覺,令其自覺、自悟、自度而已。假如眾生自無功德,任如來怎樣說法,亦不能度。含 笑者,微笑也。如來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而不自覺;又笑一切眾生,聞佛說法,即能自悟、自度,故佛笑得過。世尊拈 花,迦葉微笑,也是這個道理。所謂『世尊有密語,迦葉不覆藏』。故此微笑,今日亦復如是——諸佛有密語,世尊不覆藏;
眾生具密語,如來不覆藏。微笑者,笑眾生是佛,而不自覺耳。佛法在平常日用中,眾生日日用之,而不自覺,能不令悟者 微笑!孔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大道在目前,雖在目前而難睹,所 以令聖者愍之。今日如來度眾生,只不過因眾生本具光明而自度之,如來不費吹毫之力,豈不令佛微笑!
到底眾生自性具有幾許功德!今日如來含笑,放百千萬億大光明雲,乃是眾生本具功德,唯佛乃能知之。
所謂大圓滿光明雲。
此光明雲,若獨佛有而眾生不有,怎能稱「圓滿」呢?既稱圓滿,則佛有眾生亦有,方叫圓滿。所以如來先放眾生自性 本具「圓滿光明雲」。表示眾生與佛無異無別也。
大慈悲光明雲。
眾生自性,能與法界之樂,能拔法界眾生之苦,故名「大慈悲光明雲」。
大智慧光明雲。
眾生自性,能斷一切無明煩惱惑,故名「大智慧光明雲」。
大般若光明雲。
眾生自性,有大智慧,照見世出世間一切法。若事若理、若因若果、若凡若聖,無一時而不照、無一法而不知,照窮法 界,故云「大般若光明雲」。
大三昧光明雲。
眾生自性,從性起用,凡有所作,無非三昧。所謂食飯三昧、語言三昧、說法三昧、念佛三昧、禮佛三昧、現色身三 昧,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三昧、人空三昧、法空三昧、真如三昧,有如是等無量三昧,故名「大三昧光明雲」。
大吉祥光明雲。
眾生自性,凡有所至,無不罪滅福生、惑去智來、逢凶化吉、遇災成祥、聾者能聽、啞者能言、病者痊癒,故名「大吉 祥光明雲」。
大福德光明雲。
眾生自性,能令眾生得人天福、人王福、天王福、梵王福、聲聞福、緣覺福、辟支佛福、菩薩、諸佛圓滿福,故名「大 福德光明雲」。
大功德光明雲。
眾生自性,能令一切眾生斷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八萬四千塵勞煩惱,究竟得涅槃之樂,故名「大功德光明雲」。
大歸依光明雲。
眾生自性,自有一體三寶,為一切眾生自歸、自依。所謂「自歸依佛、自歸依法、自歸依僧」。
大讚歎光明雲。
眾生自性,具有三寶無量無邊功德,讚莫能窮,故名「大讚歎光明雲」。放如是等不可說光明雲周遍法界,六祖所謂 「自性具恆河沙功德」者,是也。
放如是等不可說光明雲已。又出種種微妙之音。所謂檀波羅密音。尸波羅密音。羼提波羅密音。毗離耶波羅密音。禪波 羅密音。般若波羅密音。慈悲音。喜捨音。解脫音。無漏音。智慧音。大智慧音。師子吼音。大師子吼音。雲雷音。大雲雷 音。出如是等不可說不可說音已。
又從自性能出種種微妙之音,度脫眾生種種煩惱,成就種種功德。
所謂「檀波羅密音」:眾生自性能生、能捨,猶如大地能生萬物、能捨萬物,供養一切眾生。又如湧泉,湧而復湧,湧 遍大地,利益動植物。自性亦復如是,能捨財、捨法、捨神力,利益眾生。燄口所謂『開濟物利生之門』,三檀等施。
「尸波羅密」:眾生自性無染——不染五欲六塵,使到三業清淨。燄口所謂『身業清淨,證無上道;口業清淨,證無上 道;意業清淨,證無上道』。
「羼提波羅密」:自性無生,所以一切惡念、惑念,皆本自不生,而證到生忍、法忍、無生法忍。忍則諸惡不生,故名 羼提。波羅密即是到彼岸。心生是此岸;心不生不滅,即到波羅密之彼岸。
「毗離耶波羅密」:自性無間斷,是名精進。易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就是精進之意。無妄名精,悟理 名進,祛妄悟理,故名精進。普賢行願品云:『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就是精進之意。法華經云:
『善男子,我與阿難等,於空王佛所,同時發阿耨多羅三菩提心。阿難樂多聞,我常勤精進,是故我已得成阿耨菩提,而阿 難多聞故,護持我法。』修行貴乎精進,如雞孵卵,不能間斷;如貓捕鼠,不可須臾離也。若能精進,七日無間,剋期取 證,往往悟道。故名「精進波羅密」。
「禪波羅密」者:梵語禪那,此云靜慮,靜中思慮。靜是止,慮是觀;靜慮者,止觀之別名也。大學云:『知止而后有 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儒、釋皆以此法用功。所謂不假禪那,無有智慧。若止觀齊 修,定慧等持,意中清淨,便到彼岸,故名「禪波羅密」。
「般若波羅密」者:般若稱為妙慧,即是良知。智是心之性;水以濕為性,火以熱為性,地以堅為性,心以智為性。心 生一切法,智知一切法;知而無知,無知而知;知一切法,離一切相,得一切智,故名般若。般若知一切法,而不著故,能 空我、法二執,證二空真如之理,到真如之彼岸,故名「般若波羅密」。
上來六波羅密是自度,下「慈悲音、喜捨音」是利他。「慈」能與樂;「悲」能拔苦;「喜」者,隨喜他人一毫之善;
「捨」者,所修功德,回向法界眾生,自不享受。如金剛經云:『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即 名為捨。
「解脫音」,令眾生離生死苦;「無漏音」,令得涅槃樂。「智慧音」,知世間法;「大智慧音」,知出世間法。「師 子吼音」,說三乘諸法;「大師子吼音」,說一乘法。「雲雷音」,在娑婆世間現身說法;「大雲雷音」,在華藏世界說 法,所謂『現身如雲,說法如雷』。
「出如是等不可說不可說音已。」自性具有如是功德,則何生而不度,何佛而不成!所以如來含笑,顯示眾生各各具有 如是功德,遇緣即能自悟、自度矣。『度盡眾生,不見眾生得滅度者』,是故如來含笑,諸佛亦含笑。地藏經大旨,盡在於 斯矣。
娑婆世界。及他方國土。有無量億天龍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宮。
此乃見光來聚之文。
如來放光明雲,遍覆法界,出微妙音,亦周沙界;法界有緣眾生,見光、聞音,均來集會忉利天宮,聽釋迦佛臨終說 法。從娑婆世界及他方世界來,都有無量天龍鬼神之眾。何故以龍鬼之身而來聽法?因為有的眾生乘急戒緩,戒緩故做龍做 鬼;乘急故有聞法的善根。若人堅持戒律,又多誦經,乘急戒急,則以人天尊貴之身,而聞佛法矣。
此世界是名娑婆,在華藏二十重世界海中,屬第十三層(極樂世界也在十三層)。華藏世界海中有無量世界,此世界是 無量中之一,梵語娑婆,此云堪忍。此世界的眾生,皆能忍受貪、瞋、癡三毒及諸煩惱,能忍斯惡,故名忍土。不但娑婆世 界的天龍鬼神,乃至十方無量世界的天龍、鬼神,見光、聞音,知釋迦牟尼不久滅度,所以皆來天宮聽佛付囑。
所謂四天王天。忉利天。須燄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少光天。無量光天。 光音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蓋現天。色究竟天。 摩醯首羅天。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天。
此段文,先講娑婆世界的天眾。
天者,天然。有天然之福享受,思衣得衣、想食食來、天衣無縫、甘露自至、不假造作,故名為天。 欲界有六天:
第一、四天王天:在須彌山腰,為四大天王所居。須彌山東,黃金埵,持國天王所居;南方琉璃埵,增長天王所居;西 白銀埵,廣目天王所居;北水晶埵,多聞天王所居。由於布施、持不殺生戒、孝順父母,歿生此天,壽命五百歲。人間五十 年,為此天一晝夜。
第二、忉利天:居須彌山頂,單修十善,無禪定功,歿生此天:壽一千歲。人間一百年,為此天一晝夜。
第三、須燄摩天,此云『善時分』。日月光明照不及,以蓮化開合為晝夜;又自身發光明,不假日月之明,故名善時 分。
第四、兜率陀天,此云『知足』。於五欲境,常自知足。又有內外院之分,內院補處彌勒菩薩所居,外院天人所居。
第五、化樂天:自能變化五欲之境,而自享受。
第六、他化自在天:不勞自化,他天為化欲境,而自享受,故名他化自在。欲界魔王亦居此天。
上來六天,天福自然,而未離飲食、男女、睡眠之欲,故名欲界。 色界四禪,共十八天。
初禪有三天:
1、梵眾天:離欲得禪,故名為梵;其色清淨,故名色界;眾者,民也。梵天人民,故名梵眾天。
2、梵輔天:此天內有覺觀,外有言語,以語言輔助梵王宣揚梵德故名。
3、大梵天:即大梵王,其名尸棄,主領大千世界。 二禪有三天: 1、少光天:此天禪定力勝,定體發光故名。
2、無量光天:此天禪定轉勝,故光明無量。
3、光音天:此天禪定更勝,內無覺觀之細念,外無言語之粗曠。但以種種光明,代表種種音聲,故名光音天。
三禪有三天:
1、少淨天:禪力轉增,離初禪之喜心,得淨定之樂境故名。
2、無量淨天:定增樂增,淨樂無量。
3、遍淨天:寂淨之樂,周遍身心;三界之樂,以此天為第一,故名遍淨天。
四禪有九天:
1、福生天:一切福中,以禪定之福最勝,故名福生。
2、福愛天:福無邊中,得妙隨順故名。
3、廣果天:凡夫人天中,此天果報最為殊勝。
4、無想天:又名外道天。外道壓迫妄想,妄想不生,一定定五百劫,三界中無處可安置,故居此天。
5、無煩天:是阿那含果,下界惑盡,上界惑薄,故生此天,緣真斷惑。
6、無熱天:也是阿那含果,居此所斷之惑,轉見微薄。
7、善見天:障微定勝,見色明澈。
8、善現天:何只見色,又能現色。
9、色究竟天:至色邊際,最極之處,一念空色,便離色界。
摩醯首羅天:以定得大自在,又名大自在天。此天王三目、八臂、乘白牛、執白拂,一念之間,能遊大千世界;一念之 頃,能知大千世界雨滴頭數。 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天,是名無色界四天。
第一、空無邊處天:從色界四禪,以方便力,滅可見可對色、又滅不可見可對色、更滅不可見無對色;三色一滅,便出 色籠,但見虛空無邊,故名「空無邊處天」。
第二、識無邊處天:此天再用方便力,滅空識現,但覺識心無邊際,故名。
第三、無所有處天:再用方便力滅識,識滅一切皆無故。
第四、非想非非想處天:再以定力滅無,無滅想現;又以定力滅想,想滅無現。總不能想與無及我,三者一時俱滅,所 以滅而非滅。昔日黃龍禪師斥呂洞賓「饒經八萬劫,終歸落空亡」者,此定也。
以上雖能滅色而『無色』之籠不能跳出,故云『無色四天』。欲、色、無色是三界,天福享盡,隨業受報,六道輪迴, 不出火宅,今見佛光音,皆來集會。同時龍眾、鬼神等,亦來集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